赵丽华丙烯作品:《当氦3遇到氦3系列之一》,200×180㎝,2012,6
当一只喜鹊爱上另一只喜鹊
2007年4月20日9时57分,大连王家桥、刘家桥地区4000多用户突然停电,事故原因竟是由于一对喜鹊在附近的高压线上亲热所致,当时它们一个站在零线上,一个站在火线上,突然“啪”的一声巨响,一团耀眼的火球升起,两只喜鹊随即坠地……
——中新网《喜鹊亲热致高压线短路》
喜鹊女:“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喜鹊男:“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喜鹊女:“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喜鹊男:“我爱你,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越水晶般容易。”①
喜鹊女:“我爱你,只有你能让我重新认识我自己。”
喜鹊男:“我爱你,对你的爱使我的生命有了承载和意义。”
喜鹊女:“谢谢你亲爱的陪我走过我人生最晦暗的一段风雨。”
喜鹊男:“只要有我,没有任何鸟再能伤害你!”
喜鹊女(唱):“从此不再受伤害。”
喜鹊男(唱):“我的梦不再徘徊。”
喜鹊男喜鹊女(合唱):“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不管风雨再不再来”②
喜鹊女:“亲爱的,你爱我有多深?”
喜鹊男:(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
喜鹊女:(唱)“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
喜鹊男喜鹊女(合唱):“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③
喜鹊女:“亲爱的,你为什么爱我?”
喜鹊男:“我没有理由、没有空白、没有停顿、没有主题、没有说法、没有回头、没生没死地爱你。”
喜鹊女:“恩,我也一样。我无时无刻其实是每时每刻地爱你。
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实是空前绝后地爱你。
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其实是独一无二地爱你。”
喜鹊女:“亲爱的,你会爱我多久?”
喜鹊男:“宝贝,我要把你带进坟墓!”
……我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想象这两只喜鹊死前的对话
是因为我听从了奥克塔维奥·帕斯的一句话:
“诗歌爱上了瞬间并想在一首诗中复活它,
使它脱离连续性,
把它变成固定的现在。”
注:
①
爱尔兰诗人克里夫特诗歌《爱》片段
②
歌曲《知心爱人》片段
③
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片段
其实开始我很想仅仅把中新网这段新闻分行而成为诗,以使这段令我感怀的新闻以诗歌的形式永远保存下来。就如同乔纳森•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引用到的法国结构主义者把新闻报道转化成诗的实验: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棵法国梧桐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一书里综述了结构主义文论的各方面成果,而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雅各布森的诗论仅以语言特性为基础,就必然失败,因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不一定取决于语言本身……既然耶奈特这么做过了,我就不能再重复他,所以我决定采取这样一个跨界、混搭、互文的方式写下这首诗(或者说这个诗剧),里面引用克里夫特的诗歌和流行歌曲来组成一个有对白、有对唱的方式,以增加这首诗的现代性和舞台效果,以便于在一些诗歌朗诵的活动上用她登台。最后用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获诺奖时的一段话收尾,说出我写这首诗歌的目的以及所有诗歌的意义。(赵丽华)
这首诗采取了后现代的戏拟、拼贴、反诗的形式,显示了诗人的博学、幽默、反抒情的一面。这不是我最喜欢的诗歌,但我同样赞赏其实验的、先锋的姿态。在一本正经的诗歌(其实是非诗)面前,我毫不犹豫地站在这样的探索诗歌一边,这是一个诗人的直觉,你也可以说是本能反应:宁可失败,也要拒绝平庸和假正经。(李以亮)
其实这就对了。好诗当然经得起修改,尤其是在你砍掉那些一开始你认为不可或缺的引用之后。(杨梅)
一切新的东西都具有它非同寻常的值得一探究竟的和令人欣赏的魅力。(勇哥)
这两只鸟空前绝后、神魂颠倒、天昏地暗、妙不可言、死心塌地、惨不忍睹地,爱疯了!(moya_zhong)
深刻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两只喜鹊的事情。诗人的思想停留在一片火光中。火光,只闪一次就够了。赵丽华的细腻和善良就体现在这里。奥克塔维奥•帕斯的“把它变成固定的现在”,美,是在摧毁中诞生的。(戴凌云)
我感兴趣的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不囿于陈规,各种素材信手拈来杂糅在一起,什么诗歌短句和流行歌曲都可入诗,而且看起来就是一部小歌剧,形式感新颖。
关于诗歌的形式,大家往往很难跳出目前习见的语境和模式。但文学是在不停地嬗变进化的,文学还有很多种可能没被发掘出来,未来文学样式和现在肯定不同。诗歌当然也还有很多种的可能值得探索。记得当年影响很大的《诗歌报》就曾有探索诗栏目,目的在于探索诗歌写作的各种形式和可能。而赵丽华这首诗的探索,就给了我们诗歌写作的很多启迪。(魏克)
太多主流高调的朗诵诗多是假大空的玩意儿,这首诗是对那些朗诵诗的颠覆。形式上有创新,同时有深度和美感……(李铭)
这首诗可看出赵老师从形式到内容的各种可能性诗歌实验。(康立)
月亮升起来了
(一)
月亮升起来了
这个过程没有被我看到
我看到月亮的时候
它已经挂在那儿了
(二)
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不是被人吊上去的
它看起来很从容
一点也不急
一点也不累
一点也不勉强
一点也不造作
一点也不煽情
一点也不难过
赵丽华老师一篇写月亮的博文里写到:“无论如何,月亮都是一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当你我逝去,月亮还在。我想写一万首诗有关月亮的诗歌,可惜我笔力不逮。在我的诗歌中,月亮有时候只是一个单纯的载体。载体,而已。更多的时候,我需要我们笔下的月亮仅仅是月亮。无言的、安静的、微微发凉的月亮。很多时候,她貌似对我们有无限的同情和悲悯,其实更多的时候她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这可能是她月亮诗的主题思想和创作初衷。(纪平)
诗人何为?赵丽华的《月亮升起来了》似乎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改写,创新。全诗没有任何被文化强奸的比喻或意象,一种前历史的近乎野蛮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它直接,朴素,直逼“池塘胜春草”,“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把一首月亮诗写成这个样子是要有胆识的,尤其是女诗人,在男权的中国。我喜欢这首诗。这里有一股清新的的气息,一种反叛的敏锐的神经,一种感受事物的独特方法,“梨花体”的方式。月亮的“一点也不煽情”和“一点也不难过”,像两把扫帚清扫了中国无数月光诗的泪水和叹息。好样的,赵丽华,诗人需要这种胆识。(李笠)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不是被人吊上去的/它看起来很从容/一点也不急/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勉强/一点也不造作/一点也不煽情/一点也不难过”。但你想过没有,它高悬在天上,被众人仰望,非常孤独,也非常危险。(大解)
这个月亮不就是赵丽华老师的自画像吗?(赫芬)
好诗好意境!(风之谷)
她,就是这么恬静悠闲。(张长弓)
这首诗写的真好!读着舒服!(GRACE)
月亮就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一点点爬起来的。这个过程,我可以感觉到。月亮不是被人吹起来的,月亮不是被人抬起来的,当然也不是被绳子吊起来的。(阿宝)
每日转一诗。月亮般淡淡定定。(忒有意思)
刻画的细致入微,耐读。(崔常山)
铺天盖地的恶搞(网络文革)没有整垮赵丽华。她没有像阮玲玉那样迫于舆论而自杀,也没有象老舍那样投湖。她坚强地抖掉身上的尘土站起来了!看她这首《月亮》就能够感觉到,这个月亮正是她的自画像。她如此从容,一点也不急,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勉强,一点也不造作,一点也不煽情,一点也不难过。这就是赵丽华!大度、平和、端庄、幽雅的女诗人,她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在天大的委屈下,她带给我们的是灿烂的笑脸,优美豁达的文字。看看她的《还有风,穿过深草而来》《知道美国害怕,但还没见过这么害怕的》等等融知识、学养、趣味为一炉的美文,看看她的《爱情》《一个人》等微言大义的哲理短诗,看看她的《偷瓜》《猪为什么吃香蕉?》《陪女儿高考》等生活情趣小品文,我们不禁为她叫好!为她的出色和优秀!为她的豁达和智慧!网络时代的浮躁喧嚣之下,赵丽华几乎是个异类,她就那么安静地写着自己的作品,任凭风吹浪打,她自岿然不动,这需要怎样的修炼和风骨?(吸入重金属)
上阕描述月亮超脱于人的意识和感觉之外的独立性。下阕是作者赋予月亮的种种独特性。(齐飞)
从古至今,月亮在多少圣贤诗人笔下多情多思、浪漫哀怨,真是比比皆是!赵丽华却在表达一种“无关”的情绪时居然敢引用“月亮”,并且如此“轻描淡写”。我内心亦惊亦喜:“这奇女子够大胆,够淡定!”她对月亮的这种欣赏,是不经意很自然的,如自己时常触摸到的体肤般自然,甚至忽略。这种“忽略”又不仅仅是无关而是一种融入一种浑然一体的自然,不做作。仔细想来这在生活中恰恰才是合理的吧。看赵丽华的诗,亦与你无关一样,然而这些被摆在餐桌以外的文字,你读后就有如喝了一杯白开水,但是要知道恰恰水才是最能滋润你的。至于滋润到怎样的程度或你有没有滋润到与他人无关,与诗歌无关,与赵丽华无关。我要说赵丽华是勇士。(舒子原)
第一段是一幅图画,第二段是一种月亮心情。从容、不急、不累、不勉强、不造作、不煽情、不难过地把自己挂在那里,看来心情还不赖。(訾城)
月亮让你写的很淡定。(汉地)
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
石家庄在下雪
是鹅毛大雪
像是宰了一群鹅
拔了好多鹅毛
也不装进袋子里
像是羽绒服破了
也不缝上
北京也在下雪
不是鹅毛大雪
是白沙粒
有些像白砂糖
有些像碘盐
廊坊夹在石家庄和北京之间
廊坊什么雪也不下
看不到鹅毛
也看不到白砂糖和碘盐
廊坊只管阴着天
像一个女人吊着脸
说话尖酸、刻薄
还冷飕飕的
好!通过稚拙质朴的文字,三个城市的天气状况跃然纸上!(吸入重金属)
赵丽华是一个聪慧的女性,她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地域性感受也比较独特。在《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一诗中,她以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为观照起点,展开了对地域、气候和季节等层面的思考:诗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写照雪的样态,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显示地域特征和人文脾性的差异性。在平静的造语中蕴藏着一种深意。(张德明)
赵老师很棒!这么空灵这么玄幻这么写实这么穿越!(曾轶-绕指三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常常读到诗画交融的好诗。比如赵丽华的诗作《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李黑)
这就是一铺陈一扣题,是赵丽华最善运用的手段之一。最后三句就是对题目的呼应,至于其他的,真的,你们想多了。(杨梅)
廊坊就是一个受夹板气的怨妇,得不到幸福,没有福利。(找不着北)
含沙射影。(鹏英)
读这样的诗,总有一种神秘的逻辑在自由的意识中穿梭流动,空空的,又很凛冽。只有诗与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不想说只想做)
这是一首非常棒的诗。面对它,你只能说好,那就是好。(张执浩)
面对这首诗,我必须说话,因为她写到了石家庄。我从1988年来到石家庄,一直住到现在。在这些年里,我只把这里看做是临时居住地,从来没有归属意识。但是近些年来,当我出差回到石家庄,走出火车站时,我突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可见,一个人在某个地方住久了,即使不认同这个地方,也有一种依赖性。习惯会随着地域和环境而慢慢改变。
赵丽华所写的大雪,写有好几年了吧,当年我就在刊物上见到过这首诗,并借此知道廊坊没有下雪。我住在石家庄,我经历了这场雪。我喜欢甜食,倘若老天下了白砂糖,我肯定愿意。(大解)
……一个诗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见解,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独辟蹊径的过程,她的《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就是以一个新的方式,用三个城市的天气形象来创作的……“今天晚上的这个讲座,我认为所有到这里来的人都不虚此行。请到最前沿的诗人来给我们现身说法,这在广外近年来还是首次。这是一个文化的美宴。”中文学院陈飞院长对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现身广外做讲座如此评价。(广东教育网)
《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诗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本着言为心声的原则排列布局,刻意构思、意境、蕴涵等等这些情感再现的缀物完全被“铅华洗尽”,十足的素面朝天的农家淑女,诗的语言毫无心机,如镜子将投射到它里面的影象原本的反射出去,在本真的从容记叙中,将一个女人对下雪这种普通天气现象的真实观感和对应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梨花溪畔行吟)
解构之作。有意地解构雪的美感。前面两段,从纯粹的解构中寻求乐趣的成分更为突出,但也很无聊。最后一段的处理给阅读造成了困难,但给阅读造成了有意思的一面。可以想像这么一种场景:一个人在笑话比赛中讲了一个一点也不好笑的笑话,结果所有人都没有笑,包括他自己。笑话失效了,但是讲笑话这件事本身达到了笑话的效果。(二毛)
非常漂亮大气的诗歌。空中俯瞰的角度,三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形神兼备地跃然纸上。(康纳利)
前些年的批赵运动中初看此人的诗,居然没来由的喜欢,但羞于启齿。刚读了首《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决定公开表态。因为这首真的很好。(卢小布)
把阴天比喻一个女人吊着脸,可谓独特。乍看很奇怪,没有人如此比喻过。仔细揣摩,则有如神来之笔!艺术就是在这样发现、创新、重新命名中一点点走下来的。为这首《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我向赵丽华致敬……(米佳明)
让世界充满蠢货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歌说三道四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人品头论足
赵丽华又撒泼了!泼妇!泼妇!泼妇!(帝国时代)
这是赵丽华面对网络恶搞的泄愤之作。有人说你这是暗讽批评你诗歌的读者啊!其实哪里是暗讽?这分明就是明骂!别人骂人用脏话,赵丽华骂人用诗歌……(蓝色妖姬)
古典诗歌观念和趣味在现代诗语境下基本失效。可以说,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歌几乎已是两种诗体。
而很多人要么站在古典诗歌语境来评说现代诗,要么以一般来自小说散文等文学方面的经验来评说现代诗。在诗歌已变得小众化和精英化的情况下,没有基本现代诗学素养的人是难以理解现代诗奥妙的,他们皆因无法洞悉现代诗本身的诗学规律而成了盲人摸象。
重要的是,诗歌的主旨和普通文学读物意义上的文学主旨有异,这才是很多没有现代诗学素养的人无法谈诗的原因。
说白了吧,现代诗几乎就是另一个学科和学术门类,讲句不好听的话,诗学修养欠缺的人还是少说为妙。也就是说,对诗歌的谈论最好能限于诗学意义上的探讨。
至于能否对诗人评头论足,这是另一个话题。但这肯定是饱受争议的赵丽华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争议的个人感想。(魏克)
那天在赵丽华博客上读到她的《让世界充满蠢货》,着实偷着乐了一阵。这首先说明诗人“被恶搞”之处境也当属于汉语诗写蕴含的诸多可能性里的一种,其次是赵丽华本人由此已变得更为坚强和坦荡了。……赵丽华在《让世界充满蠢货》中一语道破了天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歌品头论足”。蠢货的蠢是形形色色的,但基本特征不外乎是:他腿瘸了,他就怪路凹凸不平,而最顶级的蠢货是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腿出了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恶搞策划者的一番用心良苦,他没有选择我钟硕或张三李四任何一个女诗人,单就挑了赵丽华,因为她的名头、身份和探索阶段的诗写风格更有利于被恶搞。很有意思的却是,赵丽华本人并没有被这种遭遇击垮,恰好她由此更理性地看待诗歌和这个世界了。在我眼里这一切就像一个日渐清晰的快乐之旅:没有恶搞就没有更为成熟的赵丽华;诗歌也不会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受到一种普遍关注,哪怕有的是屈解与误读,但也比彻底陌生于诗歌或被诗歌彻底陌生要好;也不会有我的这篇《汉语诗写的可能性》。(钟硕)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歌说三道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诗人品头论足。”说得好!(荣松)
当梨花体被全世界的一些诗人或者非诗人,一些人类或者一些非人类,指责批评狂轰乱骂的时候,赵丽华童鞋勇敢的昂起不羁自信的秀发出众头屑无踪的头,呐喊着:不是什么……不是什么……。然后轻蔑一瞥:世界充满着蠢货!(楸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06年9月份的某一天,一夜之间,全国各大诗歌论坛和文化论坛盛开了“梨花体”。不过,这不是真的春意浓浓,而是肃杀的秋天,一伙网络暴民对赵丽华的诗歌进行了肆意摧残,甚至成为了2006年中国文坛的著名事件。……在大众的接受视阈中,诗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新诗的理解与接受是断层的,或者说,在大众的阅读视野中,还没有建立起新诗的概念,他们总是以古典诗词的样式与标准来规约新诗,认为新诗与古典诗歌没有什么两样,比如:诗歌必须要押韵合辙啦,一定要朗朗上口啦,一定要有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啦,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啦……等等,甚至不少的大学教授和一些所谓的文学专家也持这种对新诗无知的观点,他们对诗歌缺乏起码的解读能力。一提到新诗,人们总认识汪国真、席慕蓉、徐志摩才叫新诗,而根本不清楚新诗的现状及其探索。怪不得赵丽华写下《让世界充满蠢货》!(赵思运)
这当然不能算了不起的诗歌,这是关于诗歌的宣言,或者认识。我和诗友在讨论赵丽华的诗歌写作时表达过我的一个看法:在诗歌观念上,赵丽华是非常到位乃至是超前的。同时我也认为,诗歌不只是观念的表达。所以我说,观念不到位是绝对不行的(那就容易闹笑话),但只有观念也是不行的,特别是具体到一首诗。比如这样2行,情感上不成问题,内容上非常正确,但形式却是枯燥的、干巴的。格言、警句——这曾经被当作诗,在古代或者在现代,在中国或者在国外,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诗,因为它缺少了智性的和审美的空间。它就是道理,认识到的或暂时未被认识的道理,接受的或不被接受的道理。智性上没有多少张力,二个否定句,理性强悍但失却感性的润泽。不作诗看,而是当作诗论读,我完全站在赵丽华一边。(李以亮)
读这首诗倍感痛快。可怕的是无知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还喋喋不休的“指点江山”。当然,无知者有存在的空间没有错,错就错在“有知者”也“跟了疯子扬土”,我的看法是,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戴凌云)
雨
开始是暴雨
非常暴
后来是大雨
非常大
再后来是中雨
非常中
再后来是小雨
非常小
再后来雨停了
非常安静
再后来雨又来了
还带着风
呼啦哗啦的
披沥啪啦的
非常喧嚣
打着墙、窗户及水泥屋顶
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
非常无聊
因为罗嗦,所以废话;因为废话,所以罗嗦。能够把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的人是无聊的,这一点,作者很有才。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诗歌是需要才情去支撑的。但才情也需要控制,否则则过了。语言控制的非常好,没有虚掷了才情。难得。(记事本)
雨的过程还可以这么写!!!很个别、很酷、很无厘头!(吸入重金属)
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极简主义的手法。极简方法很多种,也不限于语言一项。但就语言极简而言,好处是不受繁杂语言可能产生的歧义干扰,也能减少语言和语境间的互相遮蔽。这首词汇量动用很少的诗歌里,充塞于我们眼睛和头脑的,就是一个“雨”字,仿佛这个字也雨点般落在了我们身上,让我们享受一场语言的雨水。这首诗对于意境的营造很到位……就我个人趣味而言,要是去掉最后四句,再继续着力营造“雨境”,效果可能更好。最后四句感觉走题了,像杂音,使得一场雨水下得不再那么纯净。(魏克)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无聊。(清风不识字)
赵姐的诗还是那么搞怪。(小步流星)
一读就喜欢。多读更有味。(梦兮笔谈)
不会说话的东西,非常无聊。(艾琳)
作者大概是白描无聊吧,带着一种任性。(焉得楥草)
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将是荒凉的。韩寒说现代诗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不打紧,他因为不读诗所以他的文字糟糕透了,这个大家都知道,过不了几年,他的书就没人出也没人读了,他只能像慕容复一样,靠着给粉丝发糖吃以维持个人帝国的幻觉。但是,如果中国人都不读诗了,如果汉语诗歌永远只能蜷缩在灰尘之下,汉语会荒芜,精神图景也会成为弥漫着虚妄的废墟,这就会有问题。这问题有多严重,不好说,所以也留给大学教授去讨论。(橡子)
当红色遇到蓝色
当红色遇到蓝色
当红色遇到蓝色
当红色遇到蓝色
它们会不会相爱
它们会不会相交
它们会不会打起来
它会不会变成粉色
它会不会变成紫色
它会不会变成朱红色
它会不会变成一头狼
它会不会变成一只公鸡
它会不会变成一条橡皮鱼
(念白:像狼那样在冰天雪地里跑
好象很孤傲
像公鸡那样在快天亮的时候叫唤
好象一夜没睡
像橡皮鱼那样
离开水
躲在盘子里
通体透明
好象很好吃)
它会不会变成一块桌布
彩色的
蜡染的
没看懂……(萌芽)
高更有句话:“印象派在研究色彩的时候,只注重它的装饰效果而没有自由,因为他们被表象所拘束……他们寻找眼睛近旁的东西,而不从思想中神秘的内心去探求……”赵这首诗首先是自由地用语言去描述色彩,其次是遵从内心让色彩飞翔,是我最欣赏的一首诗。(陈雨燕)
当红色遇到蓝色,诗歌、戏剧和绘画都从中诞生了。赵丽华的很多作品都有这种可以用于表演的戏剧性。(橡子)
这首诗像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等现代派大家的画。颜色随意搭配,可以出现各种颜色、动物,甚至一块桌布。桌布是彩色的蜡染的,这个世界也是。赵老师的诗歌也是。能够这样写作、敢于这样写作的人,唯赵老师而已!(吸入重金属)
赵老师的旧作已经显示出画家的天赋。(月渎岚慎一)
好玩,有戏剧性,张力很强!(不想说只想做)
日月天光,任何两种事物相遇,都会酝酿出丰富的色彩和奇异的故事。相遇,就如同不同系列的颜料……赵老师诗句,隐含着生命、生活、爱,语境深广耐思。(西溪)
这首诗的手法很奇妙,开头三句重复一样的话,同意复指,强化且特化了所想传达的内容,语言效果很明显。学美术人的知道,当红色遇到蓝色会变深红或深蓝直至变成黑色,是不会变成粉红的。赵丽华可能不大了解颜色的知识,因此她这句话更多只是止于对事物可能性的臆测。替换成一滴水滴落在一盆彩色颜料里这种意象,效果也是一样的。
当一种事物遇到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各种可能性是让人着迷的,而对这种可能性展开的联想也是天马行空的,类似发散性思维。其手法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之处。(魏克)
在一片否定赵丽华新体诗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支持”的声音,那就是:“诗就是诗,诗是没有理论的。”或曰:“诗即使有理论,也坚决地鄙视!”,有这种声音的存在,我搞不清他们是在支持着赵丽华,还是在“毁”
赵丽华,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把赵丽华的新体诗推到了一个“怪异”的“狭小空间”,让解读新体诗的人在思维上形成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尴尬局面。两派毫无“由头”的指责与攻击,无形将赵丽华推到了标靶的中心,成为众矢之的……其结果只能是活活地把“赵丽华”给绞杀了。其实,这两派谁也左右不了赵丽华的心,她的诗是由自己的心而发、由着自己的思想而发,这难道还不够吗?
再谈一下“后现代主义”,他提倡抛弃现有的艺术存在的所有形式,但决非等同于“恶搞”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给予赵丽华以时间和更宽容的空间,让她在“艺术的不确定性”的空间里自由的探索、自由的耕耘、自由的畅想,她的“收获”决不会是她个人的“收获”,将是时代的“收获”!(山石)
我是国画家,对色彩的敏感更多停留在黑白和浅赭上……丽华这诗,如夏加尔的画,形退其后,颜色成了主角……(子牙河西)
这首诗是赵丽华诗歌中我最最喜欢的一首。(赫芬)
多么漂亮!(石青)
跳
我脱掉鞋
光脚踩在木地板上
我走来走去
我的脚底凉爽舒适
但我想我的木地板不是最光滑的
我想坐就坐下了
我得靠在我的皮垫子上
我明白什么才是最享受的
我得跳一跳
试一试我的弹性
我依旧轻盈
但我不是跳的最高的
因为我的头还没有撞到屋顶
我买《莱蒙托夫诗集》那天,屋子里只剩下阿发——一位年轻的程序开发工程师。我强行把他叫住,给他读我拿回来的诗。他开始是勉强地站住双脚,后来就自觉地坐在椅子上。朗读完两首,我问好吗?他诚恳地说,非常好,尽管我听不懂。
听不懂为什么爱听?因为即使不懂美的真谛,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所有的美,都会遭遇欣赏。那时候我还不认识赵丽华,没有读到她的诗。如果我把丽华体读给阿发听,他一定会说听懂了。如果我读的是这一首,他一定会在屋子里跳起来,并笑着说,我的头撞到屋顶了。(杨方兰)
跳得再高,也会被屋顶挡住。再轻盈超脱,也无法摆脱沉重而繁琐的现实。(低飞的云朵)
跳得最高的人的头顶是一定会撞上屋顶的。这是不求上进的人给自己的懒惰找到的开脱之词。你看看他们那么努力有什么用?你看看他们跳那么高如果摔下来会多疼啊!小时候我学习不好,就经常有这种心态。(小青)
生活中的赵丽华,美丽,随意,豁达,风趣,好玩,慵懒,喜欢安静地在家呆着或读书……她的绝大部分散文随笔,通过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状态的真实描摹,极为本真地流露和呈现了她的上述性情。比如,《做一回小偷》《百无聊赖》《愚人节里说战争》《说到“羊蝎子”,我的口水流下来》《伪球迷》《如果非典继续,我仍将呆在家里》《量体温》等等,皆涉笔成趣,诙谐幽默,读后令人或莞尔或捧腹,然后在文字之外想象着赵丽华的可爱……如果说,“茨维塔耶娃的所有散文都是为狂喜辩护;为天才辩护……”(苏姗•桑塔格语)那么,赵丽华的所有散文随笔都是为智慧辩护,为世间诸多存在的美好、安静、情趣……辩护。(东篱)
我自去年的事件认识了赵丽华,她是一桩网络起哄事件的受害者,我知道这个事件对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某个范围(诗歌)也算独一无二的。但实际上网络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表面毫不相干,内在却保持了一致,具有不难把握的共性和规律。……然而赵丽华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居然坚持和这些人(网友)战斗了一年,表现出惊人的韧性……有段时间她试图普及好的诗歌,有段时间她用讥讽的语气,试图刺醒一些傻哄傻乐的,她还将别人支持她的檄文转贴,并对一些迎合网友怀着恶意起哄的媒体,随机应变不断转换斗争的方式。总之她在为自己平反以及启发网智做了那么多努力,我一直都在看着,常常觉得,以这样的敏感来对抗粗砾,实在费力,聪明的头脑甘当平衡愚蠢的砝码。但这又是令我鼓舞的。……这种对抗不完全是徒劳,她已经令一些以为自己笃定胜利的人疲惫了,厌倦了,令他们扫兴了,让他们自以为随时可以反刍的胜利变味了。虽然在这一年里,试图持续观察赵丽华的心怀恶意者,往往只有一些试图追击胜利剩果甜头的人,他们想要继续巩固战果,咂一点余味,特意跑来欣赏当事人脸上灰败的表情,闹剧形成的废墟,然而没有看到,相反在这里遭遇了挫折。他们抱团建立的廉价优越感,自以为潇洒从容的嘲笑,在较真的文字面前显出底气不足,而彼此的配合又因为事情已过热点,乌合不成大众于是重温不了压倒性的声势。他们中较脆弱的一些忘掉原先还假装为诗歌正名的旗子,用更大声,无差别的嘲笑,谩骂,来表示对当事人不知悔改的恼羞成怒。我相信这些只是上门来揩油的小把式遭遇猝不及防的认真对待,有点藏不住虚弱了,这是事情积极的一面。然而更多人还是早就完成对这个事件的消费,转入其他乐子里面了。(storyof)
有序化努力
一天空星星
在走
我停
它们就不走了
瞪着我
我怕乱
嫌闹
就跑起来
想甩开它们
回头发现
它们排成
一字
长蛇阵
仍然在我后面
想到凡高的那张星空,一种浓烈的气息扑面而来,逃离不开的感觉。(刘小雨)
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打量自己光线下的影子,除了黑暗,你别想摆脱或放弃它;镜中的人是你,却是你的反面……这些生活常景都是无意识中的本能发现。当赵丽华试图通过“有序化”的个人“努力”来验证人与自然和世界某种关系的时候,一首诗就诞生了,并提示我们:人与生活,与世界,彼此都存在着未知而又息息相关的一面,而我们容易忽略并不时冒失的是——个人化的努力常常不具备改变整体环境或现实的力量。(贾非)
个人的有序化努力无法与自然界的有序设置相抗衡,这种对抗又恰好是无序的。不知赵老师是否这个意思?(沉没之鱼)
赵老师很多题和文放在一起,天马行空,又很有趣味。(英大燕)
写的很好!喜欢。不是每个人都有诗的情怀。您的诗友画面感,能打动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刹那mini)
你逃不掉,他们会永远跟着你,如影随形,直到晨光破晓的一刹.(bukugege)
说赵丽华只是空格诗人的人很明显不懂诗。(与爱一起飘落)
赵老师是用星星比喻那些追逐你的人吗?比如我们这些粉丝?(吸入重金属)
赵丽华,还真不能一棒子把她打死。这是我看了她在博客最新发表的10首诗后的感想。比如《有序化努力》,很有点深意,尽管我还没读懂,但我觉得应该是挺深刻的,这好像在说监视和控制无处不在,一直窒息感扑面而来……但我恨赵丽华,把星星这么美丽的意象,扭曲成邪恶的势力,她干嘛不写一群狗,一群狼,一群制服的人?我靠!(偶很蛋腚)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诗。无理由。(赵丽华)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物理学上的聚合反应。百度百科对“模板聚合”是这么解释的:指单体在具有特定结构的聚合物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这些特定结构的聚合物对单体的聚合起着模板作用,例如,它们能加速聚合反应;新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都能受模板的影响,甚至生成物可以成为模板的模制品或复制品。
这首诗还让我想到了物理学上的磁铁,纷乱的磁铁粉在磁铁作用下有序地沿着磁性方向排列。而“我”,就是一个模板聚合,是磁铁,可以让别的东西围绕我而动。我也好像入水的石子,是扰动的中心点。
这个中心点在诗者这里是一个主观的点,是思考观察的点,是自我和自主的点,但也是一个奇妙的点。我们都曾站在这个类似原点的点上观察世界,也都有过这种隐秘感觉。这是一种奇妙的人生体验。
这首诗还有在大尺度上审视人和世界的宏观对应关系、测量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以确定和探索自我的企图。而“有序化努力”,想给世界以秩序,当然是虚弱个体的非分之想,但也是强大意念的自我张扬。
总之,这首诗意蕴含深厚,充满关于这个世界和我们个体境域思考的哲理,读后不由得不让人凝神、沉思……(魏克)
赵丽华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她对自己诗歌观念的韧性持守,并最终以超越、悲悯的心境来面对,则显示了一位诗人的本真——独立而特行。此外,具有正面肯定意义的是,现代诗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尽管以不正常的形式)传播、扩散开去,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在网络传播快捷化、普泛化、互动化的可能。诗歌已逐步打破只在诗歌小圈子中传播的状态,开始热闹起来,诗歌网民激增,诗歌博客一时如山花盛开。播下“龙种”可能收获的是“跳蚤”,而播下“跳蚤”也可能收获“蛟龙”吧?如今尘埃落定,重要的是诗歌价值的重建和赵丽华诗歌的客观研究和评价。在“恶搞”事件中,真正从学术角度的“第三方”客观意见十分微弱,几乎难以听到。对这样重大诗歌事件的深度评论缺位令人遗憾。但从对诗歌和历史负责的角度看,对这一诗歌事件和赵丽华诗歌的客观、公正、深入的评论和研究已经绕不过去,需要有识之士来承当。在此,我还想说,无论如何多元并存的诗歌创作生态必须维护,对诗歌探索性的实验应当包容,辱骂和恶搞绝不是诗歌,而且是诗歌的敌人,诗歌的价值——普泛价值需要在“媒介化事实的时代”修复和重建。(华海)
赵丽华是最浪费回车键的垃圾诗人!李白杜甫都是被你气死的!(大大大)
额滴神那,一句话分行就是诗吗?那所有的结巴都是诗人!(河边草)
Coffeeshop
对我是个陌生词
因为我没有进去
我无法爱上
一个在Coffeeshop里面
闷头吸烟的男子
如果他不出来
我们就永不见面
你要透过赵丽华的诗歌看到一个最真实的人。比如《Coffeeshop》,其实是在写爱情。(杨梅)
耍个性是吧?好,你永不进来,我就永不出去!看谁kao得过谁!(Coffeeshop)
英语单词是舶来品,不是我们的传统,如同一些现代的情感,大家都在观望,谁也不愿意轻易的走出这一步,不进去,不出来,就这样吧,就算爱了,也有自己的原则!
英语和汉语组成的诗歌,有时候会比较突兀,这里甚好甚好,咖啡店本身就不是我们的传统,但是在当下这本身就可以隐喻很多包容很多,在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发生很多故事,也可以什么都没有,最欣赏的就是最后两句“如果他不出来∕我们就永不见面”这句话是需要女人的气度、阅历和性情来支撑的。(刘小雨)
赵女士的实验轻松、日常、口语,贴近本真的生命状态,有的近于“参禅”。取法“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和“平易近人”的内容与形式的诗意调和;且试图更进一步,以诗意的心灵与平白的语言达到“出口成诗”、“口口相传”的效果。而既然是实验,自然是不仅有成功之作,也有败笔。(荆溪)
男子主动!(清水如许)
两个人的世界,客体意义的见与不见,其实是思想价值观的独立与坚守!好诗总会给人带来思考!!(找不着北)
婚姻是爱的果实,"婚姻要门当户对”,老祖宗绝对的智慧。爱倩本来平等。得到相互尊重的爱和婚姻才美好。不攀附,不牵强,不作贱,不委屈,不交易。(温承宇)
淡淡的寂寞。好。(游离散落)
“我终于明白他在另一个Coffeesho里,只因在外面不小心看到他闷头吸烟的样子,就这样爱上了,即便他不出来,外面就隔着玻璃见面。”赵老师玩了个天蝎女的韧性,我借着玩个白羊女的任性。(Grace俞)
关于当代诗歌,中国历来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类。体制内的诗人大多是不懂诗的,几乎也写不来诗。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诗人,是因为除此外,他们无以为生。准确讲,这些人应该叫诗歌从业人员。但他们霸占了官方的话语权,所以在官方的刊物中发表的那些类似顺口溜或者虚假勃起的文字就成了大众心目中理所当然的诗歌,这久而久之形成了大众的审美判断。在朦胧诗刚出现的时候,这批从业人员立刻感到了失业的危机,于是都对朦胧诗群起攻之。但大势所趋,朦胧诗的普及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这帮诗坛从业人员也开始逐渐学习以朦胧诗的方法写作。后来“第三代”又出现了,提倡“口语写作”,这帮从业人员再一次无所适从,只好携朦胧诗而攻击“口语化”。……其实赵丽华的诗与“传统”的体制内的诗歌比较,也算上品,属于体制内的另类,混成“国家级”也算实致名归。赵丽华被“恶搞”,不是坏事,简直是件大好事。至少有这样几重意义:1,很多人明白了写诗是件平常得紧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高深莫测;2,赵丽华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可以与大众网络明星比肩的又一明星,附带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3,官方的话语霸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当然,还有个间接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当代中国诗歌脱离大众视线多年,“赵丽华事件”再次让诗歌回归大众视线内,即使不是给当代诗歌服下一粒伟哥,也算是喂了两口延生护宝液。(裤裆兄)
大不大,非常大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如此拽法,我不明白
生在古代,上吊自杀
我一向是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害在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落后。世界观上搞玄学一套,无科学精神和实证,臆测想象的居多,无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谓的“数目字管理”。一个不曾经过实验和实证的结论是经不住推敲的。在这种方法论下思考和观察世界,又怎么能不落后甚至是错误的呢?
所谓大成若缺大直若屈一类,只是小智慧小语言小技巧而已,看似深不可测,实则闪烁不定不能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看似滴水不漏的通盘考虑多半流于中庸或和稀泥般的模糊不清。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一个望远镜胜过一万种臆测中的诸如天狗食月一类的愚见。
当然,这种故作高深的“拽”除了把人搞糊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外,还有语言变迁带来的语言障碍。古汉语在知识层面上被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所推崇的,用处不大的语言技术是一个很大层面。技术虽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于某些艺术不但是不必要的,可能还是干扰遮蔽。古汉语的语言方式就是用处不大的技术障碍,对思想和艺术无增益,反有损害,这是很多国学迷们碌碌无为于这种无用技术层面、在“淫于计”中空耗岁月和智力的可悲之处。
生在古代,有特定的语境,文字理解上或许不是难点。但研习这样充满不可知论的东西空耗智力而无益于智识,则真的是一种自杀。(魏克)
这首任何人写来都没有你写来自然,因为你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不了解你性情的人,会破口骂你的——这也是诗歌!但是我看了却会心一笑,这样一个恣意生活的女子要是真的如老子写得那样进退自如,圆滑得体,那就不是赵丽华了!(刘小雨)
在形式上有创新,把老子的话(大概是老子吧)信手拿来一用。观念上有颠覆,以现代人观念解构传统。(在水一方)
这首诗是调侃老子的,题目就可见一斑,不过改成“大可大,非常大”更合适。我个人很喜欢老子,但诗也很独特。(陈源)
老子那会的形容词只剩“大”了。大方无隅大象无形什么的。好吧你赢了。(张越)
仍然属于赵丽华“耍酷、耍个性”的诗。老赵,咱能不能正经点?颠覆?你肯定说我在颠覆!是,你一直就在颠覆,你不颠覆何以被骂的狗血淋头……(阿飞)
貌似颠覆搞怪,实则深蕴内涵。(薇亦作芷)
……中国人从阴阳中解释乾坤,用五行解释万物相生相克,用虚实、有无、大小来解读世事的交换转化,其道与理,微与妙,是世人认可和皆知的东方智慧所在……丽华在有意颠覆这些传统的思维定式。生在古代,她是比管夫人还要有才的才女,因为她的诗中有最新之新,她踩在翘板的一头,把她要刻意颠覆的另一头翘了起来……(子牙河西)
赵丽华确实具有探索的勇气,感觉她就象武学中的杂家,什么都精通。她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不过,她又不是一个严肃的形式主义者。本首就是如此。前四句字正腔圆,很适合形式主义,我几乎看到好诗就要出现了。但后两行忽然恶搞起来,这本身就是对形式主义(的美学)的一种颠覆。形式主义本身并不是生冷的,但必须有生冷的面孔去遮挡内心的热度,以完成形式主义的最后一击。(探头)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