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西楼
我坐在阳台上搅豆豉
白衣素手
整个阳台都是
酵发黄豆、鲜花椒、杏仁、花生米
和西瓜汁的味道
有仙女的味道
有月亮的味道
我站在厨房里磨豆浆/光着背膊/黄豆/黑豆/豌豆/豇豆/绿豆/都是豆/但味道不一样/混到一起有生活的味道。(莫言)
你在阳台上搅豆豉肯定比农妇搅豆豉来得诗意浪漫,就跟那个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一样的语境呀。(醉里挑灯看博)
才发现赵老师蛮擅长由实写意的。这首诗虽文字朴实直白,意境确是很美~~(Anna)
干干净净的一种语境,原来月亮就是这样的味道,世俗和雅致原本就这样融为一体。(刘小雨)
简单生活里有大境界和大趣味,真正的天堂就是我们散发着世俗温度和气息的庸常生活。(魏克)
这样的小诗,真是非常舒服。(石青)
话说赵同学是个多么会生活的人啊,同时又是多么会写诗的人啊,搅豆豉这么一个厨妇的劳动场景也可以写的这么美奂美轮……(陈雨燕)
一个能把在自家阳台上拌豆豉都写得情趣盎然充满诗意的人无疑是个热爱生活并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绝不象我们凡夫俗子般只闻到刺鼻的花椒味而感受不到花椒味里西瓜的味道……(张家界墨客)
试图了解一个女人,就去读她写的诗,她读过的书,她喜欢的音乐,她热爱的电影和绘画。……女人的灵魂藏在里面,伸手可触,又遥遥无期。女人的灵魂散发各种味道,有“西瓜汁的味道/有仙女的味道/有月亮的味道”,而更多的时候,它若火焰、若玉石,它的温度莫不可辨,它是深渊里的一抹蓝。这既是读懂女人的捷径,又是艰难之旅,盖因更多的人已经越来越没有灵魂,越来越找不到灵魂。(莱耳)
不知道是这首诗的味道吸引我,还是西瓜汁的味道、仙女的味道、月亮的味道吸引我,我喜欢这带着一丝人间烟火味妖气,我喜欢有一点妖气的女子。那个白衣素手的女子有些像女妖,乘着月色衣抉飘飘来到阳台,这意境,一个字:美,两个字:绝美!(李婍)
不过,恶搞的矛头指向赵丽华,还是有着某种艺术的内在规律的。赵丽华是女性,符合意淫的方向性,她又是国家一级作家,符合解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她坚持口语化写作,即使最弱智的读者也自以为能够读懂她。她的语言方式是如此浅显,以致于人们认为她的作品根本没有内涵和诗意,以为很容易就能写出梨花体诗歌来。事实恰恰与此相反。真正了解诗歌的人都知道,写出晦涩而貌似深刻的诗歌是容易的,写出透明的诗歌才是困难的,写出貌似透明而含有以太般的精神介质的诗歌,是最困难的。在赵丽华最简单、最平易、最质朴的作品中,都带有明显的灵魂印记,从中可以看到洋溢在诗人嘴角的那一抹神秘的微笑。赵丽华的诗歌就像折叠起来的玻璃,从表面看它是一览无余的,实际上,当光线透过曲折的玻璃时,映射出来的却是对一切理所当然的事物的温暖嘲弄。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赵丽华诗歌的外立面,甚至可以戏仿其作品的百分之九十语句,但很难复制出她对世界的不确定性的理解、她宽厚而诙谐的性情、她面对自我的幽默感、以及她对许多经典抒情的瓦解。当然,要求人民懂得这一切,是困难而接近于不可能的。(橡子)
新侠客行
据说古代的赵丽华不以真名传世
轻功绝顶
仗剑天涯
除非万不得已
从不出手现身
仗剑天涯,高来高处,跳出红尘俗世的纠缠,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是多少文人心底最美好的梦。不出手就是不纠缠,出手了就落到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中,侠,在当下,是需要一种强大的自我作为支撑的。(刘小雨)
很多人都有仗剑天下除暴安良的武侠梦,而一招制胜困敌于不容反抗,也是侠客们希冀的大境界。因此,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刀出必毙命。以不变应万变,拥有绝顶功夫和必胜秘器,乃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极少出手的刀,已成了必达心愿的象征,成了绝对力量的象征。
赵丽华不到万不得已不现身,不以我们臆想中的绝对力量摧毁她要摧毁的。绝对力量也在我们的想象中荡平了我们希望涤荡的,给虚弱的我们以强大的内心满足。所谓意念杀人,我们强大的意念也曾无数次外出替我们征伐外面的世界,身不出户地进行了无数次战争……这也是一个人的隐秘征战!(魏克)
仍然是舒服的诗。舒服一定是好诗的首要标准。把文字摆置到最妥帖的地方,进行最恰到好处的组合,就达成让读者舒服的效果。多一个字嫌多,小一个字嫌少,意趣其中,“语出天然”,既是如此。(小青)
快。净。洁。直接。干净。利索。理性。好个赵丽华!!!赞!(jianxinru_62uab )
《消失在想象里》、《新侠客行》代表了一种关注私人性琐碎感觉的倾向,这是传统诗歌中较少关注的,尤其《新侠客行》这样的处理方式,更不会出现。这是我看好它的重要原因……《中华大街》的旨趣要深沉一些,虽然本质上与《新侠客行》比较一致。(人神共弃)
每日转一诗。好一个红尘侠女仗剑天涯,该出手时就出手。(忒有意思)
……因此可以说,赵丽华的诗歌不是一把普通的剑,而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它能轻而易举地挑破你的防毒面具,让诗歌无色无味的盅直接进入你的五脏六腑。凡是中了毒的人,只要一谈起赵丽华和她利剑一样的诗歌,无不咬牙切齿,这些人的内心包容着热爱、敬重、无可比拟和妒忌等因素。(河东)
在诗里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尤其是塑造远离生理特征的人物形象,则更属不易,弄不好就会露馅,事倍功半。赵丽华的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已经有了新的突破……《新侠客行》是一首极为奇特的诗。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读,就会发现很多秘密。……人物身份奇特,人物个性奇特,诗歌技巧奇特,诗作处处都没有表露出写诗教程上的清规戒律,但处处都深藏着诗艺锋芒,真正地达到了无技巧的技巧,不同的读者,可以品尝到不同的诗中三味。(李黑)
像无色无味的蛊钻进你的五脏六腑"这个评价很赞。读书就是完全放下防备,敞开你自己,随着作者的喜与悲去翱翔。(美煞)
好诗分享!(高国华)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高人?(吴波)
正义江湖行,刀出非我心。(范雪春)
豺狼鬼魅乱乾坤,侠客罗汉洗腥风。(訾城)
……赵丽华在古代是一个侠女,所以她一定是念及她的前生写了一首诗,《新侠客行》:“据说古代的赵丽华不以真名传世 / 轻功绝顶 / 剑仗天涯 / 除非万不得已 / 从不出手现身”。(莱耳)
香港一个叫梁文道的专栏作家就中了赵丽华一刀——《恭喜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先生终于加入蠢货的行列》……在我看来,对于一般的来犯,赵丽华是认为近不了她身的,不屑出手。如她在《新侠客行》的亮相:“据说古代的赵丽华不以真名传世/轻功绝顶/仗剑天涯/除非万不得已/从不出手现身”。但凡出手,她必定会给对方“放血解毒”,终是含有诊疗的功效。这应该是一种交流、商榷之道了。无怪乎梁文道先生中刀之后,清醒过来,庚即致歉。至于后来二人联袂侃世界杯,那该是高手过招后的佳话续篇了。而从赵丽华博客中可以看到的她于公共事件时论形象的现身,更有少见的任侠之气,将一个思想、意见公民的素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贾非)
汽车眼里的路
高速路没有嘴,但我得承认
它咽下了许多东西
它还能喝到雨水
高速路没有嘴巴,这谁都知道
但我乘坐的这辆汽车有
因为它能说出简单的、机械的话
它偶尔也能呻吟、咳嗽、大喘气
它思想直观
它不浪漫
最重要的是它比我看到了更多的路
看到一条路一直走到黑
一条路转了个弯
拐上了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尾随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蒙蔽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靠近另一条路
一条路从另一条路上分裂出去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入密林
它的尾巴还露在外面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出来
浑身披满了潮湿、鬼魅与岚气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出处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目的
一条路在微笑
一条路在哭泣
一条路因为爱上另一条路
而失重
而交合
而飞起来
而更多的路在坠落
更多的路在衰败
突然地断裂
并戛然停住
像博尔赫斯说的阿尔法一样,具象的、抽象的、不可名状的各种路一起涌来。另外这首诗在节律上比其他梨花体更明显一些,估计会有不少人喜欢。(驴卡)
深夜奔驰在高速上的时候,会觉得这就是在奔赴一场生命的约会,每一条路,每一条岔口都是一种命运的安排,都是一段不会重复的际遇,如你的诗歌里面的表述,看着看着就想人生概不过如此了。(刘小雨)
非常见功力的诗歌。无论内涵、所指,还是语感、语速,都无任何问题。堪称现代诗歌中的精品。(蔡益)
立意独特,感情丰富,发人深省( syscctem)
畅快!(阿睦瓦)
一条路渐渐竖起来,右边的汽车哀鸣着往上爬,左边的汽车尖叫着往下滑。(莫言)
她的诗很深厚。(梅逸雪)
语体简洁,意蕴深远,国事家情,莫不如此。(张发财)
一条路和其它千万条路,每条都好有个性,像极了不同性格的人。(欧阳米雪)
一条诗路的诗写状态,自由,强大,真诚,幽微。(彼岸花)
路的畅想。(王斌)
这首诗极品。(moya-zhong)
难得好诗!(老李犁)
关于路,大约是文学,特别是诗歌中最常涉猎的主题之一了。这首诗以一辆汽车的视角来观察路,看路的各种状况和生态。路如各种人的人生,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衰败或戛然而止。我们可能张望过路,但很少张望人生,因为我们就像一辆汽车正在上面奔跑,不到最后往往很难看到自己路最终的样子。
要是有机会,那就站在一条路上张望一下吧,会让人体悟很多,很多……(魏克)
我在黄礼孩、安琪编的“中间代”诗集中第一次集中读到赵丽华。那早在“恶搞”事件之前,当时这本集子中有两位诗人吸引了我最多的阅读时间,一位是哑石,另一位就是赵丽华。赵丽华的诗语感特别,纯粹的口语,口气毫不迟疑、直截了当,写的就是当下的、日常的、个人的、心理的真实。也许她确实相信帕斯说的,“诗歌爱上了瞬间并想在一首诗中复活它”。当然,从赵丽华的诗能读出诗人赵丽华对世界说话的态度,她是有趣的、轻松的、不失幽默的,也是本真的、固执的、按自己想法的,偶或也有点自信逼人的……概括起来,她的诗就是对个人有限自由(或“消极自由”)和生命的基本维护及日常经验的一种智性表达。
毫无疑问,赵丽华并没有把诗完全等同于日常说话。她对口语也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就是对存在的整体态度,不过她是以直接的轻快的方式进入存在本身。所以,如果不是单纯地放大她的某一首诗,而是把她的所有诗歌放在一起看作一首诗,便显得更真实,便会发现一个诗人在朝一个方向进行诗歌语言的实验和探险。无论如何,赵丽华的诗歌在当下诗界呈现着另一种诗写状态。……这个时代,一切被迅速地改变着,“而更多的路在坠落/更多的路在衰败/突然地断裂/并戛然停住”(《汽车眼里的路》)。在浮躁和喧嚣的声音中,用惯性的思维和约定束成的诗歌审美眼光来看,她会被视为另类,甚至被逐之于“诗”外。其实,赵丽华就在“诗”之外写诗。1+1=2,这是通常的答案,可这还仅仅是1+1=2的时代吗?可能是1+1=n,n是无数种可能,这便是现代实验艺术包括实验诗歌给出的最简单的理由。(华海)
很难想象纤纤女子面对滔天巨浪能够力挽狂澜,读了赵丽华的诗才体会到她内心的强大、洒脱、本真。我喜欢她的诗,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从自然中来又道法自然。捕捉到了生命最淳朴原初的意义。真正永恒的诗必是一种脍炙人口的真诚意境的流露。(应飈)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姐,这首诗我保留意见(楸立)
格特鲁德•斯坦因是为美国迷惘的一代命名的先锋女作家,是现代主义的一员主将,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她的客厅是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文化沙龙。毕加索、马蒂斯、罗素、海明威、詹姆斯•乔伊斯、E•M•福斯特、菲兹杰拉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等都是她的座上宾。艺术观念上都深受她的影响。海明威曾经说过他从斯坦因一个人那里学会了如何写作。他的简洁直白的文风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斯坦因的指点。她死后她的价值越来越被西方文艺界看重。她在语言和文本上的刻意创新在西方艺术界得到普遍赞誉:“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而我的“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就被批的体无完肤!
而事实是我们视力所及和认知范畴永远是局部的、有限的、浅表的,你经常会在树下看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你没有看到。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魏彻特的无边无际无限延伸的宇宙观与后来主宰物理界50年的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大相径庭。(直到如今,科学界仍有两派意见:一类是像爱因斯坦的统一论者,认为自然活动能简化成一组方程式;另一类是如魏彻特的多样论者,认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魏彻特认为如果仅凭人类经验与认知的范畴,开始不断地探索宇宙,那么,不论是往更大或更小的方向,都会达到一个我们的认知和观念都不再适用的模糊世界中。数学家高德与魏彻特的看法也异曲同工,高德认为数学世界也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以任何一组公理和推理定律导出所有的数学。这一发现击碎了众多科学家想通过一组方程式就可以解决所有数学问题的幻想。我偶像20世纪量子电子学巨擘F•J•戴森也说过:“如果终究发现物理现象真的能被一组方程式所描绘,那我会非常失望。我会认为,造物主显然太缺乏想象力了!”他另一句话我更加记忆犹新:“了解自身之渺小,有助于我们摆脱傲慢。”我这首诗就是本着一个谦卑的态度,阐释我们视野的局限。也刻意多些留白给读者参与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一首诗。(赵丽华)
所谓删繁就简,这世界被大家搞复杂了,以至于我们失去了一颗简单的心灵,失去了对事物简单的发现。从被遮蔽的状态返身而回复到简单,重新擦亮我们被世象浑浊了的双眼,有时需要大智慧,有时只需要重新拾回我们简单的内心。
还有,一只具体的蚂蚁就像一个线头,引起了我们对未知和无穷的追索。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的想象。
而诗歌的标题同时也构成了诗歌的内文,是这首诗的巧妙独特所在。因为,很多时候标题就是标题,并不是内容直接而有机的部分。(魏克)
必须承认,有时候她是过于随意了……类似于一个家庭主妇没有记住自己上一锅包子馅的搅拌程序,或者在炒土豆丝儿的时候少放了一点盐、多放了两勺醋。随性的女人永远无伤大雅,但随意的诗歌则有失“为诗之道”的严谨。如果我们承认诗还是要严谨的话。但《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诗。则显然不是如此。别误会,这是事实。你还能发现什么?一棵草,另一棵草以及一个草丛?当你专注于事物的名称,你是个博物学家;当你专注于事物本身,你要么是孩子,要么是诗人。(杨梅)
《我终于在一条河里发现》:一条小鱼,另一条小鱼,一群小鱼∕可能还有更多的小鱼。当然,如果你足够淘气,还可以把诗中的蚂蚁替换成更多东西,或是人,如:《我终于在新浪博客里发现》:一个赵丽华,另一个赵丽华,一群赵丽华∕
可能还有更多的赵丽华。
那么多赵丽华,那最初的赵丽华呢?最初的赵丽华啊,当别的赵丽华跟着她来到树下看蚂蚁的时候,她已经悠悠闲闲转身去看别的东西了。诗啊,模仿起来容易,原创很困难,难到就像为一群无聊的人找一个合适而有趣的话题。(sunflowerseed_zh )
渺小和强大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低头和抬头之间。(刘小雨)
这首诗,使我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联想。正面联想是,蚂蚁像一个种族,不断地发展壮大,生生不息;蚂蚁又像不被人引起注意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反面联想是,蚂蚁像一种不良的势力,这种势力哪怕达到了“一群”,但不能低估,“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赵丽华把要通过诗表达的秘密都袖珍于袖内,让你去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她却袖着手坐在廊坊笑若桃花,洗耳恭听。拜读这样的诗,是一种高级享受。如果再读到谁的诗“一只蚊子,另一只蚊子,一群蚊子 / 可能还有更多的蚊子”,那就不得不买蚊烟了。(李黑)
……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大圈子里的若干个小圈子罢了,要清楚还有很多动物植物,哪怕是空气,只是你看不到罢了:《在窗外发现》:一点嫩绿,另一点嫩绿,一大片嫩绿∕也许还有满园子的绿。(左左)
好东西都是简单的……(舒楠)
此种处理方式早在先秦《诗经》就已经有了,诗文《鸫斯》就是以蝗虫的多来喻人类的生生不息。所以就文本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首“比体诗”…… “一只蚂蚁”指赵丽华本人,“另一只蚂蚁”便指韩寒,“一群蚂蚁”就指后来出现的各路诗人,“可能还有更多蚂蚁”就是指更多前来看热闹的网友……(zouyi915)
即使多么支持赵丽华的人,也会被这首诗雷得外焦内嫩。我承认我和他们不一样,因为我终于领略到了绝对的无意义带来的畅快。谁敢说绝对的无意义不也是一种意义呢。
何况它读起来还是那么幽默。一个老大不小的妇女同志没事儿在那数蚂蚁,这也太不浮躁了吧。反正我是读一次笑一次,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蚂蚁。(李逊)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李学士)
当恶搞你的事件风起云涌的时候,我才从网上看到你的诗,看到了“蚂蚁”。看前三句的时候,觉得平平,无非是:一只可爱的蚂蚁,又来一只,有了交流,有了互动,有了情感的可能性,又来一群,可能是一个和谐的氛围或者是闹闹哄哄的结局。可是当看到“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时,我陡然想到了20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关于食人蚁的片子,无数食人蚁风卷残云般的惨烈场面;继而想到了文革,天安门广场群情激昂、人声鼎沸的场面……看似淡淡的递进,毫无转折的痕迹,但给我的感觉竟是跌宕起伏。前些天看到郭松民君博文引用这首诗,竟把蚂蚁改成了黄瓜-馅饼-厕所-大便,当时笑得我不行,你的诗给人的想象力也太大了!哈哈,佩服!(李石文)
吸引
像铁钉和铁屑奔赴磁石
我迷醉和惊叹于这种吸引
无法拒绝,身不由己,被拽住,被拽走
被“啪”地一下粘贴牢
正极遇到负极……
你听到的多是些半真半假的语言
顾及面子,或掩饰某种真实
而肉体和思想并行不悖的话语才是由衷的
俗世规则和传统观念把你拽开,拽走
灵与肉搏斗,挣扎,走开
然后更快地弹回来
将肉身撞破
没有人这样告诉你:
“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
让思想听凭肉体”
你收拾着碎片,若有所悟
你思考的不会是绝对的真理
就像屋檐上的水,它硬要滴下来
就像春雨过后的幼笋,它硬要拱出地面
就像闪电,它硬要将黑夜撕开
就像这个女人,她忍不住要给你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
异性相吸的话题因太过平常和普通而不好写出独特性。总的来说我认为诗歌不是用来说教的,当然诗歌也不是用来贩卖哲学。但我要总结这个“吸引”,除了呈现细节外,也不免落入哲学俗套。但人民大众喜欢这样的俗套。偶尔,哲学能够写出诗,但诗远比哲学美妙。如果你仅仅把诗写到哲学层面你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可以说:哲学的某些偏颇、造作、故做惊人之语等等毛病恰好是诗歌所要着力一刀一刀剔除的。(赵丽华)
还有多少人愿意顺从心灵最初最本能的渴望去相互吸引和靠近呢?看着这首诗的时候,我如是想。(刘小雨)
这是一首好诗。我不想用哲学思想和社会价值来判断它的高度,只是用一个读者的眼光来肯定它。这首诗写得到位,如“万水归阴”,到了该到的地方。同时,我又一次了看到了什么是文学。我还要说,这是一首厚重的诗。我十分地喜欢。(戴凌云)
读丽华的诗,最大的感受就是将所有复杂的变成最为直接的。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所有大道理,都是道理,但最为重要的,是她需要,一切身不由已。(柳营)
走过路过听说过你,没有在意的角落,我默视了你很久。悄悄的来,找属于你的绚丽,惊诧于平淡的真实,瞬间的高度。就是忽然爱上你,爱上你淡而真实的诗。(周莉)
平日难得看诗,但真的很喜欢你这首。(成文军)
这首诗要慢慢看,才品出味道。(王斌)
你的诗是用心写的,大白话有大道理。(一一)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萧鸣)
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合乎道者,自然、真实、真诚而优美。事物都有内在联系,有潜在规律,最伟大的力量是自然界浑然天成的互生或共生关系。(温承宇)
在你不由自主的时候,让思想听凭肉体。(一江春水)
“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多么大胆!多么本质!多么漂亮!那些口口声声说“这样的诗歌我一天能写20首”“这样的诗歌我家上小学的儿子都会写”的人,你们写写吧!(栗子羹)
……这是一首最好的情诗。丽华直击肉体之爱,如竹笋拱出地面,如雨珠从屋檐落下,自自然然却皮鼓铮铮、振聋发聩。(子牙河西)
吸引在生物学上是一种叫“多巴胺”的分子效应在彼此身体里滋长融合,就如人与人之间奇妙的气场,有时,只一眼,一场生命里没有料想到的爱情或友情便悄然而至。没错,就是那被诗人称为“正极遇到负极”的吸引。它的结果是让很多人的世界从此开始漫长的纠葛疼痛和等待。拒绝如此艰难,因为她需要。(周西妍)
我梦见我躺在棺材里
我梦见我躺在棺材里
人们往里填土
弄得我身上、嘴上、脸上
都是脏的
我喊:
“给我盖上!给我盖上!”
他们听见了
棺材盖“轰——”的盖上了
天黑下来了
我感到这样
真是好多了
这诗我读了很多次。突然就想哭,哭这个被蒙蔽的世界,哭这些黑漆漆的夜。我想,倘若赵丽华真的被埋在棺材里,我真的会在她的棺前跪下、献花、然后抱着那冰凉的墓碑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作为诗人,赵丽华是寂寞的,寂寞到只有她自己躺在棺材里。作为女人,赵丽华是无奈的,无奈到只能要求“给我盖上”而后是感觉“这样好多了”。这首诗,我想可能是想说些什么,但是又不想说出这些,只好要求自己静静的在夜的池沼里双目不见。这种诗歌中折射的思想境界,是那些想踩着别人肩膀的垃圾文人永远达不到的。赵丽华毫不掩饰,干净的诗歌,干净的思想。我想,诗歌不应该是她的生命,她应该是诗歌的灵魂。……我又想,如果她愿意,我想和她一起躺在那个棺材里,被土掩埋,若干年后,那棺材发芽……(枫在风中)
我一直喜欢赵丽华的诗。一直,一直,到现在还这样。我认为她的诗已达到一种空灵而又难以琢磨,轻飘而又力拔千斤的境界。(太傅四十不惑疯)
借曹五木的几句:“达芬奇说居室狭小而思想集中,所以他选择棺木,将如此荒谬的三言两语留存人间。”(阿睦瓦)
关于死亡,有人恐惧有人却就是要寻死解脱。人们对自己死亡的安排也不一样,有的提前嘱咐好细节,有的从来没想到死亡可死亡却不期而至,连想都来不及想。美国有个人提前为自己举办了葬礼,笑呵呵地请众亲友光临。
但人的死多半是他生的一部分,他的影响还要在死后持续一段时间。
这首诗歌写的是活着的喧嚣或世人的喧嚣,写一个人无处不在的被侵扰,写获得安宁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能在人世中保持内心安宁,则是件多么艰难的事。(魏克)
能够获得安宁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雪风)
这首诗,其实写的是一个梦……梦者盖棺论定的感觉,是希望别人不要再打扰她了……(小孔成相 )
无奈的逃避,眼不见为净。(温承宇)
这就是所谓的盖棺论定、入土为安了。(找不着北)
……清洁的人独守清洁,哪怕你让他死很多次,薄薄的一层灰,如何掩得住一个名叫赵丽华的女人的芳华。(莱耳)
给我盖上,盖起所有外界的不堪。天黑下来,所有的声音都安静下来,所有的纷争都烟灰飞烟灭。只让我自己和自己呆在一起,即使是在棺材里,与死亡为背景,那也是好的。真的好多了。这是绝望后的豁达,只有经历过了,才能够在绝望后觉得真正亮堂的好。(柳营)
假设,当你喊了“给我盖上”,而他们继续填土,渐渐堵住了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嘴,自己的鼻子,可以感到自己慢慢咽气,那是不是会更绝望?不过,这是诗的另一个方向,绝望是被动的。本诗的绝望是自己的。民众的狂欢是非常愚蠢、同时又是极具破坏力的。身为体制之内的赵丽华,想必受到的伤害尤其巨大,她本人更将之比喻为当街遭到众人强暴!其实诗歌不也一样遭遇到世俗的强暴吗?在这场运动中,有人指鹿为马,有人沐猴而冠,有人沽名钓誉……一干小丑在这场强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期在诗歌界乃至文坛甚至是娱乐时代的显赫位置博得一席之位。当然,我这里的小丑,是专指那些诗人、诗歌评论家的。对于民众,包括韩寒一类不懂诗歌的人是不必大费周章的。赵丽华就在这些人的包围中,既受到伤害,又得到安慰。看似悖论,无非是这个世界充满着聪明的蠢货而已。(探头)
……丽华在文字中挑逗死神,这不是第一次。她胆子实在是够大的,所以她心灵中的磨刀霍霍,你必须相信那是真的。(子牙河西)
不管如何的豁达,也会有累的时候,尽管已经努力了,可是对于蜂拥而来的伤害,对于那些不把你搞臭搞倒誓不罢休的伤害还是会感到从心深处漫出来的倦怠,有个清净的地方休息一下多好,可是除了棺材(代表死亡后最终栖息的地方)好像就无处清净,一刹那的悲怆和苍凉让人动容和感伤。(刘小雨)
很多诗人知道赵丽华,是因为她曾在《诗选刊》担任编辑部主任。在诗歌刊物当编辑部主任的人也多了,为什么赵丽华就能够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一个,她富于创意的编辑思路改变了此前中国诗歌刊物过于刻板严肃的脸。……赵丽华“专题化”办刊的编辑理念,是值得很多期刊借鉴的。至今为止,《诗选刊》一直坚持着期刊专题化的组稿原则,而且这个刊物的每年的“年度诗歌大展”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界的一个品牌,这可以说是赵丽华留给这个刊物的重要思想遗产。(张德明)
万民唾骂的时候,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找个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报纸的地方……13世纪的意大利神学家阿奎纳指出了人的七大死罪:骄傲、怠惰、愤怒、情欲、贪吃、嫉妒与贪婪。活跃于当代英美文坛的品钦、厄普代克、毕雅特等八位名家,重闯罪恶禁地,将现代人的绝望纳入人性之恶中,总称人性八恶。当今时代,这样所谓的“人性八恶”是如此的具有普遍性,尤其是“绝望”一词,这几乎是一种普遍性的情绪。而“绝望”到赵丽华这里,是逃无可逃、辩无可辨的绝望,是人人均可啐上一口口水的肮脏和羞辱……而我写诗却不会直接写出“绝望”这个词。这些年大家提倡在现代诗里杜绝使用形容词,不是因为形容词完全不可以用,而是因为你写的诗本来就是要呈现和营造你想要用到的形容词的那个状态和气氛的。你呈现和营造出那个状态和气氛了,你就可以免于再饶舌和多嘴地用到那个形容词了。我们经常引用耶稣的话说:“时间来不及了,我不能再用比喻了”,也是这个意思。(赵丽华)
浪漫主义灌木
一丛浪漫主义灌木可以是懒洋洋的
可以随意地东歪西靠,部长来了也不站起来
可以长时间不去理发,不刮胡须
说过的话可以忘记,发过的誓言可以不兑现
可以无休无止地拖欠银行贷款
拒绝参加年终考核及计算机考试
拒绝和生活在附近的另一丛灌木结婚
说自己对女孩没有兴趣,说自己从来不上网
这丛浪漫主义灌木,吸引了一只有着复杂性交史的鸟雀前来筑巢
她刚刚生下几只因属计划外生育而无法申报户口的鸟蛋
她意外得到了这丛浪漫主义灌木无微不至的呵护
真的,这丛浪漫主义灌木的变化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他开始在意自己职称的事儿
出门前喜欢照照镜子。拽拽领带
把自己想象成这只风流鸟的情人和这些杂种蛋的父亲
并偷偷在日记里写下:
“我爱你。我甚至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我甚至不敢小声说出这句话
仿佛不可能。不应该。不是真的。”
深陷爱情之中的赵丽华才是“真的”赵丽华,如同所有的女诗人一样,变得敏感而笨拙、多疑而单纯。我并不是在解读或者评论一首诗歌,我是透过诗歌向句子里的作者窥探。——你看,她肤浅并深刻着,疼痛并快乐着。去读她的那些诗,这种感觉随处可见。(杨梅)
非常喜欢这首诗,拟人化的手法好玩极了!(唐飞)
呵呵,分明是2B灌木。(Grace俞)
好喜欢这首诗的感觉。(衡晓静)
好诗!(等待戈多)
喜欢现实主义里那些不寻常有意味的气息,发散文字的张力和活力。(蓝键飞声)
桀骜不驯的最终败在石榴裙下,循规蹈矩却未必能吸引交际花,即便这样也依然不能自已。这首诗超赞。(驴卡)
天籁。(蔡茗蕙)
爱情让人盲目,让心丰满。(阿宝寨)
当野生野长的灌木退化为乔木,便开始去林子里比高。(找不着北)
爱这样的诗。(躺在清晨)
开始是多么懒散、随意、超脱的人啊,拖欠银行贷款,拒绝参加年终考核和计算机考试,当爱上那只有着复杂性交史的鸟的时候,一切都变了……连职称考试都在意了,出门还要照镜子、拽领带。爱情的力量多么神奇啊!(栗子羹)
魔幻现实主义诗歌。这么写爱情,还前无古人吧?我开眼了……(小青)
这是一首很有趣的诗,一丛自在而自得的灌木过着自己肆意闲适的生活,没有目标或价值追求,也不需要这种追求。但是,一只鸟雀改变了灌木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它的思想和价值走向,芜杂蔓生的意念开始向上,灌木有目标的生活被确立了起来,仿佛沉睡的人被唤醒了。这多么像很多四处漫游的年轻人的人生。
这首诗歌分两个段落,写灌木生活的是一段,写鸟雀引起变化的是一段。二者相连,但也可分割。这使得这首诗还存在别的写作可能。要是沿着灌木生活这个主线写下去,会是一种主题,可独立成诗。减少对灌木生活的铺陈而重点落在鸟雀和灌木关系上,则可成另一首诗。这两种发展也都会是不错的诗。(魏克)
一个人,做任何事,首先要突破的是境界,赵丽华的诗歌境界是什么?其实我从她的语言的真诚和对事物的低调,看出了一个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我对她说:你的诗歌会走的很远,并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出境界!也不是一般的人能站在较高的境界上去理解。一个人,写上几句华丽的语句很容易,但也不一定能表达出浅显的道理。赵丽华不一样,她是站在云端去写诗,她是站在未来写诗,简单的回车,说出了深奥的道理……诗歌专业性很强的艺术,而艺术并不是华丽的代名词,赞同赵丽华的人打了个比方:如果有的人没有学过物理,怎么能理解一个重十万斤的东西掉得跟重十斤的东西一样快。虽然有的人天天接触“物”,但你对“物理”是门外汉,有的人你天天说话,但对“诗”是门外汉。(王斌)
有不少恶搞者在网上称赵丽华为“梨花教主”,其实,她在很大程度上,就像诗坛的耶稣,是一个受难的符号。……当诗歌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人们都在物欲之中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的时代,当诗意和生命的毛茸茸的质感被物质、技术和理性打磨得过于平滑的时候,我们必须让人们重新找到生命的诗性,看到诗意的光芒!这时候,必须有人被钉上十字架!只有一个有一定分量的诗人被高高地钉上十字架,诗歌的光芒才能被看到,即使被庸众误读,即使被暴民谩骂,也自有其意义,毕竟诗歌以如此悲壮的境遇在大众中出场了,被看到了。时代以恶搞的方式,选择了赵丽华。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闹剧,也是喜剧,最终将被演绎成一出正剧!这是赵丽华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虽然十分惨重!正如她说:“如果把这个事件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赵思运)
“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他应当同尚在记忆之中的大地有一次倾心的交流。他应当把自己交付于一处熟悉的风景,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它、探索它,细细地品味它。他应当想象自己亲手去触摸它四季的变化,倾听在那里响起的天籁。他应当想象那里的每一种生物和微风吹过时移动的风景。”我把N•斯科特•莫梅迪这段话送给诗人赵丽华。(晓芸)
大叶黄杨
园丁手艺不高
他只能把大叶黄杨
剪成
水平状
波浪状
和圆状
如果不剪的话
园丁对我解释说
黄杨
就乱了
没有人真的会一直玩下去,垃圾也好,鲜花也罢,诗人的自觉终将决定文本。在《大叶黄杨》中通过园丁的话明确提出了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如果不剪的话……黄杨就乱了”。世界秩序,艺术(诗歌)创造,爱情观都可一一找到它的落脚点。不仅仅是这些,通过对园丁的描述,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对“园丁”这个形象的塑造。可以说,通过园丁,诗人找到了自身的定位。如果说你看到了她面对问题时的妥协,还不如说她已经找到了通向世界的门——这在她许多爱情诗中也可以寻觅到踪迹,比如:《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我爱你爱到一半》《李子,或者西红柿》。当然,是爱情也可以不是,可以说和《大叶黄杨》异曲同工,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但相对来说,《大叶黄杨》更胜一筹。
这些看似轻巧,实则见机的诗也只有在自由的心态下才能完成,正如赵丽华自己所说:“有的作者故设语言障碍,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可诠释和有难度,其实大谬不然。”我们在赵丽华的诗歌中很难找到诠释性的知性写作,统统以小见大,却不见拙劣,自然物质的介入使她的诗歌介于现代和传统中间,但不是一种投机,而是艺术观使然,有效地抵消了口语写作浅表型书写的粗劣和知识分子写作的虚伪。无论道义,还是虚无,真正的写作永远要对得起良心。好诗其次,真诗第一。(丑石)
这是一首信手拈来、四两拨千斤的好诗。对于画面营造、对于语言的运用,赵丽华可谓驾轻就熟。一个“乱”字,点到为止,蕴涵很多,留给读者想象。(李铭)
如何读这样的诗,取决于读者的心境。最初读到它时,我刚从学校回来。有些人的手艺真不高,只能如此。如果不剪,就会乱。一个鲜活可爱的乱字,刺痛人心。(柳营)
而如果非要把赵丽华的诗歌冠之"梨花体"的名号,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类优秀作品:《死在高速公路》《衣柜》《白天看起来很轻》《大叶黄杨》《秘密在暗处的花朵》《树影婆娑》等。经过一场类似血雨腥风后诗歌事件后,这个女性没有被众多误解和无名的唾骂所打倒,她清醒地明白她自己真正的那些诗歌的价值,明白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对自身局限和艺术境界的不断突破,在突破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她做到了,而且如此出色。(马知遥)
关于这首诗的旨趣以及解读,可以参考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我颇怀疑该诗的灵感直接来自于该文的上半部分……赵的梨花实在过于洁白,也只能找到如此洁白的时代来交相辉映。(人神共弃)
人神共弃:不多说,你拍赵丽华马屁,到底何意?你帮着赵丽华一起愚弄大众的智慧,到底何意?在天涯上混的,大多读过本科以上,你以为他们看不懂诗?!算了,你所吹捧的所谓诗,不过是一堆垃圾。(kelvin519)
喜欢你的诗,喜欢你这个诗人,诗里语言表现力与画很通,质朴、简洁、精炼、不娇情,这也是画之高境界。大味必淡,最朴素的也是最经典的。(刘新华)
做为朋友,我喜欢与赵丽华谈天说地,谈诗歌也谈摄影,谈历史也谈未来,始终没有将她与网络的所谓的红人联系在一起,我眼前的赵丽华像小女人一样,没有一点的做作,没有一点虚伪,只有从的眼睛后的目光里,看出一个人深邃的思想在划破庸俗的夜空。……谈话间,有媒体邀请采访,她语气平和地谢绝,对我的摄影的创作思路,她会很快地撞击出理性的火花,敏捷的思绪,跳跃的灵魂,谈话间,赵丽华诗人的非一般的气质已经完全展现在我面前。(王斌)
傻瓜灯——海兽
我轻轻叹息一声
海鲸
海獭
海豚
海牛
海狮
海象
和海豹
这些胎生的
哺乳的
恒温的
用肺呼吸的
胖胖乎乎的
海上动物
同时游向了大海
赵写的不是诗……是拉圾。(闲来垂钓翁)
多年前,赵丽华偷习席姆博尔斯卡的写作,写了诸如《汽车眼里的路》《晚上九点》《吸引》之类,应该说都是非常棒的作品,但她很快就被后者的知性所疲累,开始从阿特伍德、普拉斯、伯莱等人那里寻找感性的东西。正如赵丽华自己所言:我看没有谁比我写的好。对中国和国外诗坛的了解越深,就越自恋,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可是话说回来,为什么就不能这样,而一定要那样呢?于是她一声叹息,所有的海洋动物抛弃它们的张望,同时游入大海。这是多么巨大而富有感染力的叹息,简直就是上帝!有人说这是她对生命的关爱,我倒宁愿看成是她的自恋,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诗人这个行业的推崇。这首诗初读的时候把动物们读成爬上了陆地,这就有些直线了,不如现在这个返回。这里面的空白处理非常精妙,几乎不引人注目,但恰恰是这个返回才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感性在这里得到全面的释放。(丑石)
我也喜欢这些胎生的、哺乳的、恒温的、用肺呼吸的、胖胖乎乎的海上动物。非常非常喜欢。被赵丽华这样一写,就更喜欢了。(低飞的云朵)
记得几年前在小赵掉入漩涡时,我给她的留言就是“有困难,找柔刚!”。我所能做的就是当好一名“诗歌勤务兵”。(柔刚)
这种剥离了隐喻意义的语词的选择倾向引起轰动的原因固然有好事者的炒作和懵懂者对这种诗观的惊讶、惊奇以及惊喜的心态,但另一方面,原生态语词的呈现也引起了读者透过文本对生活实质的思考。其文本的作用在于对作者特别关注生活片段的刻意着色而使之醒目,并由此引导读者真实的切入生活,唤起不同的生活体验,其深层意义不在诗歌自身而在于诗歌反映的客观存在。在这里诗歌并非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终极审美,而是一种媒介:当它通过文本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此情此境之后就悄然退隐,作者话语对读者的刻意引导也彻底消失,从而使读者直面客观现实进行体验、思考,这也许是此类诗歌存在的积极意义之所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所谓的原生态诗歌却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无论是对创作实践还是对诗歌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这种“诗到语言为止”的表达方式蒙蔽了作者对诗自身的精心策划审慎的选择,把诗歌诱入随意化的绝境:信手写作,不加思考,以未经思维过滤的所谓的真实生活入诗,难免使诗歌流俗。其次,这种过度随意化也导致了对诗歌更深层次的探索。当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时候,绝对抛弃隐喻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对隐喻的刻意规避就落入虚无主义的俗套。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认为生活中的一切语词都是隐喻的,隐喻就是诗歌,这又会跌入二元论的圈子。苍耳在《中国二十年先锋诗片论》中说:“……而这并不意味着作为辞格的隐喻从肌质中完全消失,它不妨还带有轻微的隐喻色彩。”①这一提法也反映了隐喻在时下诗理论探索中的尴尬处境。(李民)
……如果没有我当年在中俄边境的根河里英雄救美,哪有如今活生生的赵丽华?(王明韵)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
在公共场所的
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
人
有人在小便池上贴条:“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结果小便池上仍有尿渍。后来改贴“尿不到池里说明你短,尿到池外说明你软”,卫生状况立竿见影有所改观。据说我这首《傻瓜灯》被全民诟病时,青年文学杂志社厕所墙上就贴的我这首,不知贴后那里的卫生状况有改观没有?《傻瓜灯》是一组在诗歌论坛上在线写着玩的作品。就是要试试自己能放松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刻意看看自己能够把诗写坏到什么程度。说实话,在我这里,把诗写“好”很容易,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所谓的“好”。而写“坏”不容易,一般人认为的那种所谓的“坏”……)。冲下便池,举手之劳,可有的人竟然不肯为,所谓公共道德的最低底线就在这里。诗无禁忌,我想尝试让这样的题材入诗,想用最直接最痛快甚至最粗俗的方式,不想在这样的题材面前再讲求什么所谓的意境、所谓的唯美以及所谓的含蓄……曾主持牛顿葬礼并写下:“自然和自然的法则藏在夜色里∕上帝说:让牛顿来吧∕然后天光大亮”的亚历山大•蒲柏(Alesander Pope)(英国启蒙诗人,很多英语里面的成语也源自于他。)有一句诗观对我启示很大:“内容虽然众所周知,表达确是空前绝后”。什么样的内容是众所周知而表达是空前绝后的?如此批评在公共场所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样的写法算不算啊,各位亲?(赵丽华)
可以肯定,与《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样,这首也会收获诸多质疑和非议。而我为之叫好的原因在于“傻瓜灯”这一命名颇值玩味,她将现实琐碎的一面进行智性过虑并诗意表达的方式也值得肯定。所以,当我在某个论坛见许多人说起赵丽华的诗就像祖坟被挖了似的激愤时,我忍不住对一个自称出了十多部书的“诗人、评论家”的家伙说:“嘿,哥们,快回去吧,拣起你那还靠在朦胧诗门槛上抒情的脑袋。”(贾非)
……这首诗是诗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继承了以往言简意赅而内涵丰富的风格,全诗只有一句大白话,共28个字分8行,是诗人回车键用的稍微多一点的著名诗作。本诗的特点在于只有一句稍长一点的大白话,可是在诗人的回车效力下变豁然成了诗,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预示着这首诗终将成为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诗人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因为她已经忍无可忍,要迫不及待的说出这句话,一如既往的直抒胸臆……诗人摆了一个怎么看怎么舒服的阵型,就是李白在世也可能奈何不了这个,排个五言绝句还差一个字,七言就更不谈的了差的太多,差的补上就显累赘了,况且话也说的清楚明白,再往上加字岂不是浪费祖国语言。(凯枫)
我记得还有很多命名为《傻瓜灯》的短诗。记得还有很多不错的。可能是我的记忆有误。我们暂且将诗艺放下,讨论一下人类的品性、我想说的是,在经历过那样巨大的风暴之后,重新面对上面这首诗,并且重新捡拾出来,告诉别人“这是我写的”,需要多大的勇气?(杨梅)
素质,文明的缩影!(张含之)
经典。(大山)
我坚决/讨厌/那些吃蒜后/对着我大声说话的/人(艺凸传媒王编辑)
赵老师,“禁止随地大小便,违者没收工具”,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啊!(足矣)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史无前例的令网民们找回了自信,纷纷大呼天生我才必有用。狂欢的你们,好好品味一下分行后所带来的语速、语气变化所流溢的女诗人对便后不冲这种恶习的态度鲜明不容质疑的强烈态度吧。……我的网名叫梨花溪畔行吟,不忿之下才怒而索之,读后却观点有变。总的感觉,赵诗有如结绳记事,浅淡是不免的,但诗里的朴实原生态也着实令人一新耳目,这样的诗歌形式一反以往诗歌的含蓄、辞饰、做作、矫情,颇令部分人难以适应……赵丽华:“我喜欢真挚质朴的东西,不虚伪、不高蹈、不概念化、不做作、不拘泥,有新的探索和发现,文字鲜活,姿态松弛,它只是尝试着去发现,去提示我们,或者叫醒我们,如果我们在约定俗成的现实面前已经感觉乏味和迟钝的话,它帮我们找到平俗事物里所蕴涵的诗性。”对赵的诗,你务必把你的脑袋瓜用洗洁精洗干净才能欣赏。(梨花溪畔行吟)
我记得,这是给赵丽华带来麻烦的作品之一。作者虽然一再解释了她写作的试验和嬉戏性质,但不是每个人都看到了她的解释和自我疑惑(其中包括内省因素)。事情就是这样:在你被评价的时候,不一定是取你最好的作品。我曾讽刺说,著名诗人在被取样分析的时候,往往是拿最好的作品;非著名诗人被取样分析的时候,往往是拿最差的作品。在如此不公平的竞赛机制下,我们最好的策略是:不写差的作品,写了也别示众。但这样一来,不是非著名诗人反倒要超过著名诗人了吗?事实上根本不用担心,像我辈非著名诗人,哪有时刻将自己看得那样紧的呢?有时为了快乐或者快乐的虚荣心,少不了做些事后后悔的事,或者反被别人取笑了去。不过,不要紧,活着嘛,笑,也要让别人笑。这样,很好,很公平。(李以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