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赵丽华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

赵丽华诗歌事件始末

$
0
0

赵丽华诗歌事件始末

(本文为百度“赵丽华诗歌事件始末”词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首岑参做于唐天宝十三载754年)的名作在20069月的中国网络世界变为现实。先是一个以女诗人赵丽华名字命名的网站在20068月建立,这个网站粘贴了赵丽华2002年之前的一些短诗作品包括《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等,还有些掐头去尾或打乱分行的作品比如《张无忌》《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等,还炮制了一些伪诗如《黄瓜诗》《谁动了我的花内裤》等,配上“鲁迅文学奖评委、国家一级女诗人”的标签到处转贴。成立以赵丽华名字的谐音而来的“梨花教”教派,把赵丽华封为教主。这个网站的制作者有步骤地选中最具娱乐性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论坛,进行几近疯狂的转贴和煽动。

作家韩松落目睹并通过了这个事件的肇始:从 913日开始,一个叫“梨花教”ID,在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论坛,发出一个题为“在教主赵丽华的英明领导下,‘梨花教’隆重成立”的主帖,随后,在8天之内,这个ID一共发出28个与赵丽华有关的主帖,至于有关回复,则是不计其数,最终使得赵丽华红遍天涯,红上新浪,并且进入寻常百姓家……不过三、四天时间,就制造出了“万人齐写梨花体”的壮观场面。(韩松落:《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韩松落对这个想置赵丽华于死地的人充满了揣测和好奇:“是什么人,这么恨她、这么毒辣、这么专注,宁肯义务劳动不眠不休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也要以最恶毒的方式,让她丢人,让她现眼,让她下不来台,让她这样一个体制内的文人斯文扫地颜面丧尽贻笑大方……怎么可能有这么坏的人?怎么可能有人在身体里容纳下这样的仇恨?”此刻这个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与各大网站的制造热点的恶搞风气不谋而合并被迅速扩大化。各个网站开发出仿制赵丽华诗歌的做诗软件,把赵丽华诗歌的几个关键词输入软件,可随意组合出诗歌。各种软件诗歌几天时间达到几十万首。同时各个网站做恶搞赵丽华诗歌专题和有关赵丽华诗歌是不是诗、是好诗还是烂诗的各种投票。已经淡出诗坛近两年的女诗人赵丽华在她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了网络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引起谩骂、仿写和恶搞狂潮。

2006915号,赵丽华从北京没顾上回家就直接到她工作单位上网,在记者的电话引导下她打开各个网站,她的画像和照片(其中一些还不是她的照片)被放在各大网站头版,百度风云人物榜她已经排在了第二名,她晕了。

 

著名导演高群书在一篇叫《赵丽华的诡异和无耻的网络戏弄》的博文中形象地描述了这个情景:“(赵丽华)突然发现自己醒来后屋顶已经被揭开,那张本来应该在自己家里的床连同自己的家裸露在一个尘土飞扬的集市上,猪羊齐鸣,牛马嘶叫,头上长角的,臀后长尾巴的,膀子上长翅的,都来了。”不错,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文革就这样发生了。几乎所以的网络媒体、纸制媒体、广电媒体都开始参与进来,他们甚至来不及搞清这些照片中哪个才是真实的赵丽华,这些诗歌中哪些才是真实的赵丽华的作品。

随着众多网民对赵丽华的诗歌进批判、嘲弄、质疑和仿写,后知后觉的诗歌圈才刚刚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些先锋诗人们开始站出来力挺赵丽华,80后作家兼诗人孙智正的博文《赵丽华的诗歌很牛比,跟贴的网友很傻比》及70后作家兼诗人芦哲峰的博文《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被新浪推往博首,之后,大量支持赵丽华和认真评价赵丽华诗歌的文章相继在各个网站出现。乐趣园专门对赵丽华诗歌进行大讨论。天涯网的天涯诗会斑竹公开打出“赵丽华的诗歌就是天涯诗会优秀诗歌评判的标准!你们去恶搞吧!”这样的标题以和网民直接对抗。

作家韩寒贴出《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的博文,调侃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使恶搞再掀高潮。先锋诗人们纷纷把枪口对准韩寒,“下半身”代表诗人沈浩波首先在新浪开博客应战,并先后贴出《韩寒谈起文学,就如同杨恭如谈起音乐》《多么荣幸,我们时代还有诗人》《我为什么愿意搭理韩寒》《应韩寒之邀,欣然命笔,赋诗一首咏驴20条道理正搞韩寒、董路、李承鹏》《我整理的“愚民语录”》《又叫又跳又吹口哨的小韩想跑路了?》《人民急了?诗歌死了?》。韩寒也先后写出《诗人急了,不写诗了》《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国庆长假,现代诗人也组团》《我笑你们跳,我吹口哨你们叫》等博文进行回应。沈韩二人在新浪博客多回合厮杀直搅得天昏地暗、血雨腥风,引来众多看客以及参与者。李承鹏、董路、何东等加入韩寒战团。伊沙、杨黎、尹丽川、橡子、春树、芦哲峰、东篱、山上石、孙智正等加入诗人战团。众多画家、摄影家、时评家、导演、编剧、音乐人、作家、媒体人也纷纷出来表态。各个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纷纷做专题报道论战过程。

2006918,在巨大压力下,赵丽华应约在新浪开博,她在第一篇博文《我要说的话》中谈到:“恶搞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正常现象。而网络又给这种恶搞提供了自由的平台和迅速传播的可能。不论电影《无极》被恶搞,还是《夜宴》被恶搞,以及油画被恶搞,再到我的诗歌也被恶搞,都属于正常现象,它说明任何的艺术都不是只有一种形成方式和途径。你搞严肃版,我就搞调侃版;你搞崇高版,我就搞恶俗版;你搞沉重版,我就搞轻松版……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已经迅速进入到了一个解构的时代。”赵丽华还列举了当下一些好的诗人名字,她说:“如果把这个事件中对我个人尊严和声誉的损害忽略不计的话,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一个契机。”该博文迅速被各个媒体转载。

2006930号,由废话派代表诗人杨黎、荒诞派代表诗人牧野组织,各个流派的代表诗人齐聚北京朝阳区第三局书屋,召开以“支持赵丽华,保卫诗歌”为标题的朗诵会,虽然女主角赵丽华并未出席朗诵会,但会议仍吸引了大量媒体记者。接近尾声时,“物主义”代表诗人苏非舒以脱衣秀方式阐释了他的诗歌观念。他一层层脱去他的16层衣服,直至全裸。一时成为轰动性新闻。

20061026日《人民日报》第11版刊登女记者李舫的综述文章《在近来的一连串恶搞事件中,诗歌沦为大众娱乐的噱头——谁在折断诗歌的翅膀?》。该文章全盘否定当代诗歌成就,未经向作者求证就援引了网络上的恶搞版诗歌当作赵丽华作品进行批判,未经调查就杜撰说这些诗歌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未经采访就杜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俄罗斯诗歌研究专家汪剑钊博士的一段话以批评现代诗歌。该文章出台后,汪剑钊迅速在“诗生活”网站发表严正声明称李舫不仅没有采访他,还“虚构了我的一段话。这段话与我平时对诗歌的看法、立场完全相悖。”面对哗众取宠的造谣记者,诗人们纷纷撰文反击。《天涯》杂志主编、诗人李少君在天涯网站贴出文章:《强烈要求《人民日报》记者道歉!》该文一石激浪,引发广泛热议,成为天涯多日置顶的最高点击的文章之一。

20061127,由牧野、老巢、沧桑、夏子华发起、由《诗歌月刊(下半月刊)》、《乐趣园》、《伯乐》共同主办了在北京现代文学馆进行的主题为《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的会议,几十位重要诗人参加了的会议研讨。自从恶搞开始很少露面的赵丽华女士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把现代诗歌放在急剧转换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放在全球化语境下审视“恶搞事件”暴露出来的有关现代诗歌的问题和矛盾,并对中国整个文化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层研讨和系统的问卷调查(其中包括“赵丽华被恶搞的诗歌是否是诗?你对赵丽华诗歌看法如何?你如何看待赵丽华事件,它暴露出来的深层问题是什么?诗歌究竟是小众的还是大众的?是诗人创作出现了问题还是大众诗歌审美出现了问题?如果说诗人写作与大众阅读有落差的话,这个落差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教科书中的现代诗歌篇目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你认为哪些篇目必须撤下来,哪些篇目必须放进去?中考、高考作文均注明“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样是否关闭了年轻人了解现代诗歌的窗口?诗人橡子说: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你怎么看?韩寒说: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没有存在必要性,你怎么看?《新世纪周刊》等多家严肃媒体就百年新诗史、历次诗歌事件及其所引发的文化事件进行回顾梳理。对于中国百年新诗道路,你有何话讲?你认为这次事件有没有可能由一个诗歌事件演变为一个文化事件,或逐步交锋为一个思想事件?你认为网络写作时代的来临,是否可能成为新文化的开端?”等诸多问题。)

20061230,赵丽华在博客中国写下《廊坊下雪了》,内容只有两句:“已经是厚厚的一层并且仍然在下”一时之间,网络再次轰动。几百家网站同时转载。当天各种评论引用文章竟然高达35,400(博客中国新闻数字),当晚,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等各家媒体纷纷以《赵丽华又出新作》为题报出新闻。博客中国还特意为此作出专题“廊坊下雪了,网络轰动了”,收录大量论述文章,其他各个网站也做专题进行热议。钟华为此写到:“廊坊人应该感谢赵丽华,因为作为一个小城市,廊坊原来没有这么大的名气,估计南方的人大多数原来不知道这个城市。因为有了这首引起争议的诗,廊坊出名了,估计这是廊坊人用多少钱宣传都达不到的效果。”

2007314号,赵丽华在新浪博客贴出她被“恶搞”以来(也是她两年来)第一组诗作,里面包括《海伦》《月亮》《春风与春雨并不是孪生兄弟》《让世界充满蠢货》《细节决定爱情成败》《风筝》《天堂没有伞》,这七首带着作者性格和体温的诗作风格迥异,充分彰显了赵丽华驾驭不同内容、风格诗歌的功力,浏览量迅速达到七万多。

2007422号,赵丽华在新浪博客再次贴出第二组诗歌,包括《小引说:为了认识蓝,必须先认识其它颜色》《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埃兹拉?6?1庞德认为艺术涉及到确定性》《当一只喜鹊爱上另一只喜鹊》《天生牛比难自弃》《美洲在西半球仅是个地理学概念》《月亮的虚无与绝望》等,这组诗歌再次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很多人惊讶并感叹:诗歌原来可以这么写!赵丽华诗歌和他们课本是学到的诗歌竟然如此不一样!

2007年9月,赵丽华诗歌事件经历了整整一年时间,随着对赵丽华更多真正诗歌及文章的阅读,各个界别的人士开始纷纷重新评价和支持赵丽华。各个网站开始制作重新评价赵丽华的专题。博客中国的赵丽华专题题目为《恶搞梨花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旗精英博客和华声在线做的专题为《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赵丽华》,新浪在赵丽华诗歌事件周年之际推出《赵丽华诗歌事件周年祭》专题,各个网站把几十篇力挺赵丽华的文章及赵丽华经典诗歌集中展示,使大家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赵丽华作品,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歌。

2007年920日至929日,赵丽华赴海南、广州、惠州、深圳的多所大学做巡回讲座,她对中西方现代诗歌驾轻就熟的精妙解读以及对梨花体事件的真实详尽叙述,引发了听众们的兴趣,甚至改变了很多大学生近二十年来积习已久的诗歌观念,也重塑了被媒体曲解的自身形象。很多听过她讲座的学生纷纷写博客,记述他们眼中真实的赵丽华。“……我被感动了。赵丽华女士的讲演生动、精彩、独物,回答问题从容、机智、到位,带给我们的,是丰盛的精神晚宴。”“她说,要卸掉诗歌所负载的外在东西,让诗歌回到诗歌本身。她说,要写多少平庸之作才能写出杰作,就像要吻多少只青蛙才能吻到青蛙王子一样。诗有别才,非关学也。没有被诗歌浸润过的人是荒凉的。

 

20071123日,针对台湾著名诗人洛夫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对赵丽华诗歌的批评,赵丽华在自己几大博客贴出反驳文章《骂一骂洛夫》。赵丽华指出洛夫是写“家国乡愁”诗歌出道的,其作品价值由于我们的统战政策而被高估。并进一步剖析了他打着“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伪后现代诗歌及其对年轻诗人的长期遮蔽和覆盖。

 

由于梨花体事件之初赵丽华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大众的诗歌阅读与诗人们的专业写作之间的巨大隔膜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成因之一除了教科书中诗歌篇目陈旧、老土、亟待改革外,高考中考不允许考生用诗歌体裁写作文也是很大的原因。赵丽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年轻一代与现代诗歌间唯一的一扇窗口。在她和很多诗人的呼吁下,2007年教育部发文高考中考作文向诗歌和戏剧开禁。

 

200867日上午依然是一年一度的是全国高考日,记者们再次采访赵丽华对各地作文的看法。在得知各省作文继续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后,赵丽华为刚刚往前迈出一小步的诗歌环境又倒退回去而失望。当日下午赵丽华到北京金盏路8号的中国诗歌馆参加中国诗歌高峰年会暨独立诗歌奖颁奖典礼。看到上午的全国高考已经将诗歌赶出大门了,下午的诗人们还在这里坐排排,吃果果,赵丽华断然拒绝了颁发给她的诗歌奖。并称以后也不会再领取中国官方诗歌和民间诗歌所有奖项。专栏作家韩浩月说赵丽华“拒奖”的这个姿态“给各种奖项满天飞的中国文坛一记响亮的耳光”。

20085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赵丽华在自己博客写下新诗《亲爱的汶川》及《举国之殇,全民同咽》。诗歌单篇点击30多万次,评论几千条。两首诗几乎被所有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转载引用。很多网友留言:“读丽华的诗,我的心安顿下来。”一位灾区志愿者留言:“救援的时候,我的耳畔会不时地响起赵丽华的那些诗句。”

20088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网易特约赵丽华开博,以奥运史诗方式,全程记录北京奥运。网易除专门设置“奥运史诗”赵丽华专栏外,还把赵丽华的每一首诗,在各网页以新闻形式推出。赵丽华也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诗歌观念慢慢渗透给对诗歌褒有兴趣的网友。

 

200975日,被称为“香港文化教父”的梁文道在网易博客写文批评赵丽华诗歌。但他举的例子非赵丽华原版诗歌,而是网络恶搞版。著名专栏作家韩浩月写文章《梁文道真的不懂诗歌》、诗人芦哲峰写文章《好诗就是要激怒知识分子》对梁文道进行反批评。赵丽华也应网易约请写出《恭喜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终于加入了蠢货的行列》。赵丽华援引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对梁文道进行反批评,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我认为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君不见网络上乌殃乌殃的敢于骂大街和发议论的人,他们自然不能够归类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范畴,包括梁文道先生,如果欠缺这样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单凭站出来骂人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该文战引起各个网站围观。之后梁文道在网易写文《向趙麗華小姐致歉》,赵丽华写文《接受梁文道先生的道歉》,使该文战画上句号。

 

2010612日,历经三、四年之久,韩寒也终于在新浪博客发文,向诗人道歉:“在此我也正式向现代诗歌以及现代诗人道歉,三年前我的观点是错的,对你们造成的伤害带来的误会,我很愧疚,碍于面子,一直没说,希望你们的原谅与理解。愿文化之间,年代之间,国家之间都能消除成见,为了……你知道的。”同时,韩寒删除了他和诗人们论战的所有博文。2006年有关梨花体的网络论战,韩寒有关“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没有存在必要性”的观点曾影响了很多人。他观点的转变也预示了很多人对诗歌和诗人观点的转变。“韩寒向诗人道歉”被多家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做成专题报道。

随着赵丽华诗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得到大众和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种官方和民间诗歌活动空前活跃。2007年,教育部发文高考作文允许考生写诗歌和戏剧。梨花体被写入字典(梨花是女诗人赵丽华名字的谐音。赵丽华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她近年来的诗歌和仿制她诗歌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梨花体)。由于赵丽华诗歌事件参与者众、波及面广、影响力大、持续时间长,而被众多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提倡白话诗的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由于诗歌矛盾历来是文化矛盾和社会矛盾最敏感的探针,很多人开始反思这个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种种问题。甚至很多人撰文谈及这是否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开始。

著名作家、诗人橡子在一篇叫做《人民选择赵丽华》的文章中记述和梳理了梨花体事件的过程和原因:“一个名叫赵丽华的女诗人遭遇了她平生的第一次“审讯”。……几乎在一夜之间,她被驱逐到常识的对立面,每一个自诩为“人民”的人都认为自己懂得诗歌,只有赵丽华不懂。(……人民恶搞赵丽华是怎样起步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它是如何放大为一场风暴的。……个别人的恶意与时代的集体无意识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合谋关系。网络就像一个没有铺设方砖的广场,所有戴着面具的人拥挤在一起,日夜等待着笑料或噱头。我们时代对诗歌的普遍无知,广场文化的残暴,共同酝酿了恶搞赵丽华的文化游戏……)人民在审判了赵丽华之后,捎带手又审判了沈浩波,在审判了下半身之后,又捎带手审判了所有的现代诗,最后得出了一个让世人瞠目结舌的结论:现代汉诗没有存在的必要。我相信,在文明的国度里,只有当代中国才会发出这种可笑的声音,这种让人甚至笑不出来的可笑而愚昧的声音。……不过,我甚至不无戏谑地想,人民选择了赵丽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赵丽华和她的诗都很柔韧。有人想要毁灭她,反而成就了她。她因为被嘲弄,而成为当代的文化英雄。如果不是那场纷纷扬扬的文字公案,许多像我一样孤陋寡闻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听说她、认识她、阅读她、理解她,她的诗歌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不胫而走,为人们所熟知。如此看来,那种洪水猛兽般不受约束的、目标耗散的、带有极权主义印记的网络话语,在瓦解和消解一切庄重事物的同时,又具备某种发现和重构的力量。这是有趣的,无疑又是值得庆幸的。”

诗人周公度也认为:“赵丽华诗歌事件”是继朦胧诗之后诗歌对中国文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热点之一,此番几乎席卷了国内所有公共媒体参与的事件延续了近两年而未衰,积极拓展了中国现代诗学的领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超出了诗学的范畴,由偏冷的学术概念介入到全民性质的语言狂欢,标志着中国社会在个人思想上的重要变革。诗人与诗歌重新成为思想之时尚,赵丽华功莫大焉。

女诗人荆溪如此反思:“梨花体事件”使我联想到这几个方面:一、中国社会目前的浮躁程度、文化水准与诗教水准;二、显而易见,诗歌的光辉并没有因此蒙垢,因为诗歌又一次成为了“社会的神经”;三、透过骚动的表象看实验的本质,“梨花体”之旺盛的繁殖复制能力,的确对诗的“难度写作”、“不可复制性”进行了一场几近全民总动员式的颠覆(尽管一贯认真做人、写诗的实验主角并无此先在意识);而作为诗歌事件则从过去的“内讧”抵达民众,成为了广泛的文化事件,乃至思考和探究赵丽华诗的特点及其存在价值,大概这才是负责任的理论批评所要勇敢关注和总结的;四、善良、诗意、执著然而“倒霉”的赵女士一定会挺住的;五、时间通常将那些看似倒霉的人变成无比幸福的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