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里3栋
华夏里3栋
在一个夜晚
悄悄发力
它费了很大力气
从地基里拔出脚来
向外移动
起初是笨拙的
试探性的
蹑手蹑脚的
它肯定以为大家都睡了
以为没有人发现这个事
胆子就逐渐变大
后来它竟然飞起来了
我想明天天亮
华夏里2栋和4栋
会惊讶的大叫
也许故做不知
乘机向中间歪斜一点点
我在少女时代读到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实在是幸运。这和加•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少年时代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的幸运是等同的。当加•加西亚•马尔克斯读到卡夫卡这样的句子:“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愕然了,他恍然大悟地说:“我的妈呀,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啊!”是啊,小说的确可以这么写。小说可以发挥你无尽的想象。当然,诗歌也一样……后来我写了《华夏里3栋》。写得很一般。一栋我们司空见惯的楼房悄悄飞走这个现实(或许在评论家笔下这叫超现实)在想象力上是平庸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结尾我是满意的:“我想明天天亮∕华夏里2栋和4栋∕会惊讶的大叫∕也许故做不知∕乘机向中间歪斜一点点”。是啊,一棵树如果被挖走,那么它旁边的树木自然会把自己的枝叶向这凭空空出来的空间伸展的。或许没有生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有生命的人都是一样。(赵丽华)
这首诗让我想到电影《魔戒》里能够行走的大树。有时我们也会想象在这个世界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些东西会有自己的行动和存在状态,我们相信我们的世界存在一个无法洞悉的隐秘的另一面。与其说那是我们想象的世界的另一面,还不如说我们希望这世界存在着这一面,好让我们在限定的这个三维世界里有出走的可能。就一栋大楼个体而言,大楼有自己很多种生活的可能,有很多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只是大楼深陷于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想到过改变,而当它实施了改变,才发现生活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而另两栋楼房的生活方式也趁机得到了改观。(魏克)
《华夏里3栋》实际上可以视作赵丽华写作风格的拐点之一。之前的赵丽华有更多的文艺色彩,遣词造句更为细密、雕琢;之后的赵丽华越来越大胆泼辣,想象力更为丰富,词句也更为平实。好比之前是工笔,之后就写意了。(梅里)
诗歌是存在于人类精神深处的火焰和泉水,是嘴唇之外的亲吻,是手臂之外的拥抱。(中国郎)
喜欢,真有画面感,而且令人联想颇多。(不太专业炒手)
世界上有很多鲜活的事物,开始时,他们依赖经验顺杆爬的人可能表示怀疑,甚至攻击。理解需要过程,最终,他们会向你靠拢,就像那座会飞的建筑……能够飞起来的,除了建筑,还有心灵。赵老师赋予建筑以精神和思维,用奇突之笔表达对世界的思考。(西溪)
看第一遍平淡无奇,反复看意义非常,再看韵味无穷。(朱元元)
如痴的专注,呓语样的走神,使“华夏里3栋”这样大场地里的大的物件,伸腿走进了一片童话场景,这场景没有色彩倾向,只有使物有神的意趣。(陈鱼)
华夏里3栋是座楼房,在赵丽华的笔下竟然悄悄地拔出脚来,甚至飞起来溜走,变成了一场文学事件。文学超越现实,成了艺术存在。此诗不是常理所要求的担当、忧患、责任等等,也不是探究人类或个人的命运,而是在文字中展开一场不可能存在的智力游戏,让语言成为最高的现实。当艺术创造力超出社会属性,展现出非理性的层次和结构,我们是否应该承认这个现实,并轻松幽默地给点掌声,“乘机向中间歪斜一点点”?(大解)
寓言和魔幻,想想华夏里3栋这个半夜悄悄飞走的画面我就喜欢……赋予平凡某种神异的东西,是耶和华的日常工作。赵丽华有幸给耶和华打过几天下手,这为中国诗坛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个平凡女子身上因此有了一些神性的物质。(梅雨)
诗人们搞个朗诵会去捍卫诗歌、声援赵丽华,我觉得也很没有必要,脱衣服就更不对了。在公共场合脱衣服不是不可以,但最好由女人来脱,女演员和女模特就更赏心悦目了。女演员脱了衣服,虽然舆论是一片诘问之声,但大家私下里还是喜欢看到的。你一个男诗人,胸脯上并没有写着现代诗,连胸毛都没有,脱光了衣服干什么呢?这就叫授人以柄。现代汉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衰落,就是授人以柄闹的,如果诗人们只是自杀、并不他杀,诗人们哪至于要靠做书商混饭吃呢,文学女青年一人省下一口,就够养活一个加强连的诗人了,连诗歌基金都不需要。……我不知道现代诗和诗人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我只知道,这事儿谁说了都不算。现代诗一定会活下去,诗人也会代代传承,不会因为商品经济和超女超男的疯狂而绝种,因为诗歌是存在于人类精神深处的火焰和泉水,是嘴唇之外的亲吻,是手臂之外的拥抱,即便人类不再用语言交谈,诗歌也会活着。而诗人,无论他们活得多么憋屈,无论他们是否还会拥有世俗的荣耀,无论他们的衣襟沾着多少唾沫,他们终将是内心的王者,因为他们最懂得民族语言的芬芳,最了解芸芸众生的疾病和伤痛,无论什么样的世代,都不可能把诗人赶尽杀绝。只要了解到这一点,诗人们根本无须捍卫什么,因为汉语本身就庇护着他们,养育着他们。(橡子)
想着我的爱人
我在路上走着
想着我的爱人
我坐下来吃饭
想着我的爱人
我睡觉
想着我的爱人
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
一来他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
我这么想着想着
就睡着了
这一首跟韩东的《你见过大海》真像啊,我从20岁的时候就极度厌恶这首诗了……简直是臭不可闻,它使我形成了对所谓解构派对韩东诗歌的极度厌恶,不过最近倒读到韩东另外一些好诗……(果皮橙)
当今时代,女人们在爱情中越来越精明和算计了。得失利弊的反复衡量已经使她们无法辩识她正吻着的这个男人究竟是一只普通的青蛙还是那个著名的青蛙王子。这样的形势之下,我需要与那些幽幽怨怨、愁肠百结的女性诗歌有所分别和有所不同,我需要一点傻呵呵,需要知足,需要简单而明确的幸福感,于是《想着我的爱人》出现了。(赵丽华)
女诗人的天生优势在于她们更容易蔑视成规,从而享有越界的自由特权。这样也就经常能为诗界提供新的灵感和语气。赵丽华的轻声独白是建立在这样自足的个人感觉之上的:“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他肯定是最好的爱人∕一来他本身就是最好的∕二来他对我是最好的∕我这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而跟她的安静澄澈相反,安琪的矛盾和混乱,则指向另一种真实……(唐欣)
一种絮絮叨叨的幸福的气息在不停出现的“爱人”二字中弥散出来。赵丽华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诗。这首很温馨,与她在其他提及诗中的冷峻的面色全然不同。第一段几乎是纯粹的思念,一种毫无思考的思念。第二段她开始试图思考了。他值得我去爱么?当然是值得的。因为他是我的爱人,所以他是最好的。因为他是最好的,所以我爱他。这种循环论证在诗人的爱情里,的确已经是一种最完美的逻辑方式。这种粘稠的沉浸是不能用反思来截断的。因此,她幸福地睡着了。(paepo)
这样的感觉真好。我只爱这简单。(天鹅之旅)
这首诗技术的成分退到最后,情感的实质站到了前沿,呼应了现代诗歌抛弃承载、凸显情感痕迹的发展方向。诗中无时无刻的思念,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作者对爱人的爱,传递出因爱而生的小小的幸福感。(刘春潮)
我喜欢这首诗,写得太真的!(Real)
往往朴素的语言都是贴近内心的。(曾妙莲)
直接、简单、日常而轻松地呈现了一个人想一个人的彼在状态及内心活动——走路想,吃饭想,睡觉想,因为“他”是对“我”最好的爱人——多么实在、朴素而又确为真理的俗世俗人之爱呀!不矫情,不做作,坦然而豁达,一切看似平常,结尾却陡显智慧——“我这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多么出人意料!想着想着,居然睡着了?……赵丽华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一向以为,真理都是平易的、简单的。真正的艺术也是如此。”在另一篇文章里,她也强调道:“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诗都太滞重了。我们让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历史的,现实的,命运的,道德的,民族传统的,个人信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等等等等。我很想在我的诗中卸下这些负累,让诗轻松一些。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轻松一些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幽默一些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日常一些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沉重的生活轻松化,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一些呢?”诚如上所言,赵丽华的诗是平易的、简单的、自然的、质朴的、日常的、轻松的、感性的,给读者的是“比比皆是的清澈”(安琪语),但透过这层语言的外衣,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她对世间存在的非凡洞察和深度表达。(东篱)
如此温馨美妙的诗句,不需要任何过多的情节来铺垫,就知道一个“最好的爱人”在身边。赵丽华把握浓郁诗情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戴凌云)
我端详了赵女士的诗很久,想审视出它们何以一鸣惊人——我发现它们刻板、平铺直叙、原始、直白,这些东西初中生或者小学生都能做的出来,怎么到了赵丽华诗人手里就成为了当今炙手可热的新派诗文了——我继续双目灼灼的盯视着他们,想最终榨取出它们蕴涵极深的突变的文化基因……比如这首《想着我的爱人》,读着读着,我也差点睡着,可又恍然惊醒过来——描写爱情的诗,从未见过如此娓娓道来,从容诉说的形式,如同描写一个人想喝水的感觉:我渴了,所以想喝水……这种诗如原野上的一株草,阳光沐浴,微风吹拂,与世无争的展示着短暂的风采。如此抒情达意的方式似乎更真实和酣畅,更符合人的情感逻辑。(梨花溪畔行吟)
喜欢赵丽华的人很多,骂赵丽华的人也很多。人出名了,不被爱不可能,不被骂不可能……赵丽华很多时候是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或者就是一个刚刚从蜜月婚房里走出来的小媳妇,红着脸自言自语的满足着,陶醉着……回忆往事,自私甜蜜的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孤鸿飘凌)
每个人都这么想过,都没说,赵丽华说了……真实到有心禅出现……(子牙河西)
也许,在终极意义上,永恒的爱就是爱上爱本身,就是爱的无对象。也许,我们即使穷尽一生,也不能完全明白爱是什么……但我真的愿意像诗人所要表达的一样,去努力学习爱,学习怎么去爱人。——爱可以从现实撕开一个口子,让人有机会触摸神秘与永恒。(周西妍)
2002年秋天,在武汉,一个叫作“湖北诗歌研讨会”的场合,我听到一个诗人在众人面前先是背诵,再是赞扬这首诗《想着我的爱人》。当时我知道这首诗,是在同时也发表了我一组诗歌的刊物上读到的。这是一个诗人幸福的时刻,可惜诗人不在现场。现在我把这个消息转达。这个如此之早就公开表扬诗人赵丽华的人,名叫李汉超,身居湖北应城,是我的老乡,但至今我们还不曾单独见过。(李以亮)
鱼
一整个上午,我都在鼓捣一条鱼
刮鳞,掏腮,刨腹,切块
滚面糊,过油,红烧
近三十斤的鱼啊,满满一大锅
都炖不下
我给芊芊和兵兵发短信:
“中午过来吃鱼,一条巨大的鱼”
鱼上餐桌的时候,我认真跟他们说:
这条鱼来自幽深、清澈的水库
而非浅显、肮脏的鱼塘
在诗的世界里,想象力和幻想是两回事情。诗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想象力重新建筑一个现实世界,而并不指望真的能解决掉现实问题,这或许就是“诗的无用说”的出发点。我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当诗明目张胆地提出不是为了什么而出现时,它并没有沦为纯粹精神上的闲适游戏,相反,却因此获得了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批判性。《鱼》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诗人仅仅在这里陈述了一个事实,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陈述事实就能成为诗歌。这中间一定有一个通过语言来转换、协调,舍弃的过程。
诗的工作不是表态,也不是判断,而是要寻找到某种合适的方式来对它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和诗歌充当的角色有点类似远古时代的巫师,他通过触发你的经验来引导你的感悟,并期待获得价值。(小引)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结尾两句“这条鱼来自幽深、清澈的水库/而非浅显、肮脏的鱼塘”。深水中的鱼因不易获得而显得珍贵,但重要的是,它在幽深清澈的水库里仿佛已经过清修洗涤般增加了它内在的精神含量。深处的沉浸和自洁让一条鱼拥有了不一样的内在品质,当我们品尝这样的一条鱼时,会品尝到深处的清凉、幽深、清澈、纯净,感到内心也会得到洗涤和提升。(魏克)
我赶脚赵同学是自夸呢,你们有啥资格批评俺的诗?俺这条鱼来自幽深、清澈的水库,而非浅显、肮脏的鱼塘,意思是姐的诗深着呢,不是你们表面看到的那么浅显……(青萍之末)
结尾两句大大出乎我意料,这绝非一般诗人可为,这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人与鱼、人与自然,更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Grace俞)
好诗!(深圳侯杰律师)
可能很多人不以为这是诗,如此生活化的叙事,以为人人可为,但又何曾有人为之?(幺幺114)
细节不只是小说的专属品,很多诗歌只是通过不厌其烦的细节才能呈现出它的“诗意”。这首诗很多人会读得不耐烦,但你读过后会印象深刻。这一类诗赵丽华已经写了不少,几乎可以标签化了。(张执浩)
写诗,不妨从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开始。想象力对于诗人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多重的意象叠加,往往就是诗最容易流失的时候,它一旦被滥用,就象形容词一样,成为诗歌的杀手。李白的《静夜思》是最好的口语作品。通常,诗歌爱好者,以为口语不易入诗,写出来的东西,感觉不像诗,总想加一些修饰的词语,尽可能多地使用动词、形容词,使用比喻、排比、隐喻等手法,好象席慕容那样,感觉才塌实,才像诗,这是一种误会,也是对部分“梨花体”诗歌的误会。李白的这首诗,几乎没有任何修饰,却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句,正是由于口语的力量,直接、简单,没有任何废话。所以,废话诗人的代表杨黎才说:老老实实,简单,具体,准确。本诗是标准的废话写作,即使有最后一句。(探头)
赵其实非常懂技巧,前面拉家常一样随意自如松弛,最后两句话锋一转,把整首诗提了起来……(徐达)
而今,这场汹涌的浪潮已经过去了,只有一些余波还会不时泛起……我想收获更大的当然是赵丽华本人了,经过这场洗礼,她对人世的理解显然变得更加深刻了,这一点从她的新作中即可看出。她坚持了下来,再一次证明她是优秀的。我对她表示敬意!
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在如水的时间中,我越来越觉得没什么可执著的,对于一个人而言,最终什么都不会留下来,也许只有诗歌会暂时保留,像暗夜里的微光,照见某一刻,某一颗在人世间漂泊的心灵。(乐思蜀)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到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叶芝是我偶像!警告LZ,我绝不允许你污辱我滴偶像!(国产没谱青年)
看这样的诗,我真的恨不得撞死。(彭玲玲)
看了赵丽华的诗,感觉只要会说中国话的人都会写诗,并且能写的很好,呵呵。(玫瑰的泪滴)
我这首诗是根据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篇《当你老了》而做的同题诗。而叶芝的《当你老了》则仿自法国16世纪七星诗社的领袖龙萨的同名之作,以献给他心目中的女神茉德•岗。他苦苦追求了茉德•岗一生,甚至在无望之际改为追求茉德•岗的养女。网络时代的快节奏下,我省略了叶芝的铺陈、絮叨和矫情,改含蓄为显性,改试探为确凿,改洋洋洒洒为简捷和直接。我对奥克塔维奥•帕斯所倡导的诗歌现代性做如下理解:艺术手法上的现代性和思维方式上的现代性,这二者缺一不可。(赵丽华)
现在不能给,以后也无法给了。一首悲伤莫名的诗。(韩浩月)
世纪末的感伤……(牧羽)
简单而干净,当我看完《当你老了》,这便是我的第一感觉,但点上一根烟闭上眼睛,我却想起了好多……真的好喜欢这种风格的诗!(灯亭)
一首凄凉的诗,现在给不了,以后也给不了。(小小洋溢)
喜欢这首诗,简单却不失生活的真谛。多读几遍你会发自内心的被感动!(玲珑)
喜欢。短短的几句,已涵盖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高晶)
简单而干净。我喜欢这样自然、简单、平静、温润、可以娓娓道来的诗歌。(yaona)
这个好!(朱泽亮)
时光荏苒,爱在当下。(青莲子)
生命是同步的,在青春还在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珍惜彼此。梨花体的又一佳作。(张春岭)
叶芝的诗歌名篇《当你老了》恬静安适,散发着沉静的温暖,还有些忧伤。因此再次阅读依然感慨万千: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弯下身子,在炽红的壁炉边,
忧伤地低诉,爱神如何逃走,
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
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傅浩译)
……记得二零零几年,那时流行论坛,诗歌论坛里还有人搞过《当你老了》的同题诗赛,一时装老之声此起彼伏。……赵丽华的这首诗歌是个反问句,出离了叶芝诗歌的主题,谈的是另一个话题。但我想,年轻时的给和老年时的给性质是不同的,年老时我们给予对方的不再是具体的物件,而是人生的温暖。老年时,彼此已经是对方取暖的火苗了,而岁月就是火炉。老了以后,才是真正坐在一起取暖的时候,才是真正享受安宁恬静的时候。而老年时的回忆和对话,也就是一生的梦忆和阅读。(魏克)
清茶小舍说:赵丽华是一位漂亮热情明快的姐姐,所以,我不用掩饰就对她说:“网上恶搞你的那些诗,我不评论,知道你是在灌水。我要看到你真正拿诗当诗来写的诗。”果然,我看到了,几首爱情诗(《当你老了》《朵拉·玛尔》《想着我的爱人》),是抑制不住的惊喜——这是文学语汇的表现张力使然。的确,那些诗,那些字里行间的穿透力量,直抵你内心的脆弱。……她的诗重构了你的爱情梦。被她的诗重构的爱情梦,梦里保有的痴迷更加痴迷,但是多了悲悯、伤感、同情,也许,这伤感与同情是直对爱情本身的。这几首诗,依旧是至简至约的文字,淡然的文字叙写,却韵致极丰,仿佛每一个文字后面都蕴藏着一杯浓浓的酒,品味,再品味,依旧是回味无穷。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笔下文字的魅力所在。(知心人)
《喜欢赵丽华》没办法,就是喜欢赵丽华,很喜欢,贼喜欢,非常喜欢,那个谁谁——普希金,席慕容,汪国真……你们先往边上靠靠。(殷苏芬)
而赵丽华的诗恰恰体现了新诗最典型的生命感、朴素、直觉、不隔、感性等特点,释放出生存中久违了的诗意。或者说,她以真正的诗性的力量,反衬出现实中诗性的缺失与诗意的匮乏,更反衬出人们对于诗歌的惯性接受力量的强大。例如赵丽华的诗歌《当你老了》,诗句既直接又含蓄,既洒脱又执著,既有些情色又有点暧昧。篇幅短小,却又深情缅邈。写了人生短暂,但又不悲观沉沦,暗含生命的享乐,但又不是纵欲主义的宣泄。它里面的生命感觉与人生况味是那么的饱满、鲜活,却又那么的节制、隐忍,而节制与隐忍之中丝毫没有造作。各种对立的诗性力量获得了很好的平衡。……这才是真正的诗歌,因为它是回到人性的、回到日常的、回到我们身边的。面对这种的诗歌,一个对生命和语言有着活的感觉的读者,就会瞬间感受到诗意的敲打,并且借着这种敲打,让生命睁大眼睛,让灵魂不再昏睡。(赵思运)
街道
这条街道被太多的绿树看管着
这条街道夜深时的寂寞让人害怕
我沿着这条街道走,走不到海洋
我放弃这条街道,将寻不到陆地
我几乎是无知的。我走着
试图与这条街道一起变心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目击”街道,它都显而易见地缺乏意义。只有当街道被体验为个体生命的边界,成为卡夫卡式的城堡,它才能映射出无所不在的窘境。(橡子)
这是一首非常棒的诗!句与句、词语词咬合的多么紧密!赵同学的文字功底实在了得,松紧张弛都能够依照主题的需要收放自如……(黄风)
好诗!(王跃文)
道可道,非常道。(雾马拦江)
海洋是希望,陆地是现实,街道是一颗迷茫的心,绿树则是围观者。现在这颗心举足无措,而且正在慢慢迷失,自己却又无可奈何。(玲玲)
梨花体的可尊之处,就是把所有的物,生硬的冰冷的僵硬的,人化、性格化、性情化,甚至爱化。我喜欢!(云上)
变吧,变了好!(陶飞霏)
读此诗突然想起韩寒的一句话:再冲动一点,就是一个美好的人生。(李少侠)
这街道就是我们的眼睛睁开时的真实,我读到无奈与现实的压迫,所以想“变心”,好抽象的感觉被赵姐姐随手一拉就出来了,第一次评论赵姐姐的诗歌,真的好有感觉!(本草纲目)
很废话。很喜欢。(降世神通)
我很肤浅地想:我们一直走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我们向左传?死路。我们向右转?不让。我们只能站在自己的国土上,和她一起慢慢变色到美好。(张大)
最后一句神妙了!(牧羽)
《街道》里有很多意犹未尽、欲言又止的东西。我隐约明白了什么,又说不清楚。好诗当如此吧!(低头弄莲子)
平白的街道与日常的夜行,多么寻常。可作为意象入诗又是多么崎岖!海洋与陆地之间进退维谷,道路的意象像精灵,像命运之环,它攫住你消弭你,连作为同谋的妥协也不得救赎。(远山如黛)
意幽静远。(笑若丹枫)
环境有时候会封锁一个人……恨不得和环境一起变心,投奔一个未知的领域,哪怕是荒野。(西溪)
这条街道暗藏了太多的玄机与寓意,不小心就在其中陷入沉思和冥想,甚至迷失了海洋和陆地的方向,于是你试图和这条街道一起变心,成了绿荫的俘虏……,美丽常常是猎手的弓箭,你懂的。(Grace俞)
非常喜欢这一首,非常非常喜欢。喜欢这里面的感觉、意境、气氛、心境。非常棒!(李丹凤)
一条被严密看管钳制的街道,让我们无法抵达我们想要去往之处,这使得行走其中的人内心起了反叛。深夜的街道寂寞阴沉,作为一种钳制的隐喻,散发着威吓。而这样的街道几乎无处不在,是生活中习见的现象,但只有深夜时,它内在的暴力才更加彰显。深夜的街道这个意象是这首诗精化所在,使得这条街道阴郁的气氛也得以散发。(魏克)
街道和走着的意向因为简单而容易被人理解,被看管着的街道的寂寞让人害怕,街道在这里成为社会化的象征。主人公沿着这条街道走着,走不到海洋和寻不到陆地的绝望,令人为环境的窒息感到痛苦,这种痛苦的不动声色在“我几乎是无知的。我走着,试图与这条街道一起变心”中达到极致。简单的意象中包含了太多的深度辐射,让不同的读者展开想象,我看到了生命的本质与自我在社会中感受到的深重压迫。(朱俐安)
街道和树木都有生命、有情绪,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万事万物在赵的诗中都有生命感,她能够与万事万物共呼吸……但反复读这首诗,我仍然不能完全明白,只隐约感到她有绝望,弥漫着的如同迷雾一般的绝望……(低飞的云朵)
赵老师《街道》反映一种寂寞迷茫情绪,或许还带有一点试图变心的反抗。也不知我的理解够不够准确,单从意境上讲,我还是更喜欢郭老的《天上的街市》。(幸福的小酒)
《街道》所写显然并非“街道”。“街道”在这里只是个隐喻。它或是被传统教化的女人,或是被禁锢的观念,或是被束缚的自由……诗中“街道”与“我”两条线,似乎“街道”为主,其实“我”才是主线。从某种意义上说,“街道”的困境即是“我”的困境,“街道”的痛苦即是“我”的痛苦,“我”与“街道”难分彼此。被“树”看管着的“街道”,夜里顾影自怜,“寂寞让人害怕”。由于长期的禁锢,“街道”显得封闭。“我”与“街道”同行,已经无法汇入社会的“海洋”,即便另辟蹊径,也已无法找到新大陆。但“我”知道不能这样走下去,现状必须有所改变。可怎样改变呢?一时却理不清思绪。因此,“我几乎是无知的”。但“我”毕竟已经觉醒,试图挣脱身上无形的限制,“试图与这条街道一起变心”。这首诗的关键词不是“街道”而是“变心”,它让全诗有了新的视角与深度。(谢宜兴)
我觉得网民很可怜。因为网民并没有恶搞到诗歌,他们只是暴露了他们的无知、愤怒和奴性。从重多网民的回贴中,我们应该一眼就看出了这一点。所谓无知,是指网民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诗歌。……他们的愤怒和奴性也包含在无知里面。面对现代诗,特别是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废话诗,他们差不多众口一词:这是诗吗?我都能写。我暂且不讨论他们是不是能写,我只想讨论的是“为什么你都能写的诗”就不是诗。打个比喻吧,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像另一个说法:营养学家说:玉米是好东西。农民大惊,他反问:玉米是好东西?我都能吃的东西怎么会是好东西?奴性,当然最早并不是奴才的错。只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和谐社会,网民还如此这般的奴性十足,就有问题了。……赵丽华的诗很废话,所以我喜欢……(杨黎)
这个夜晚……
这个夜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那样
在黑黑的大地上蹲伏着
他被巨大的委屈笼罩着
找不到出路……
直到天亮的时候
他突然不见了
《这个夜晚……》,小诗不小,仔细品读,比喻奇崛,有想象力,有悲悯情怀,有大境界……(李春平)
多么精妙的小诗!我看到小诗里面的大慈悲……(徐达)
让人震惊的是夜晚“在黑黑的大地上蹲伏着”这个意象,它那么有力,充满了重量。它蹲在那里,以庞大的体积占据充塞着我们的内心,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在呻吟低吼。这个意象很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陷在某种情绪时那种暗无天日的状态。这个意象开阔大气,很有文章可做,但是落在了“他被巨大的委屈笼罩着”,落在了“委屈”这个实处,境界因此也就显得小了。哪怕是“绝望”或别的精神状态,都更加有力,这是我觉得白璧微瑕的地方。(魏克)
一种真实的无奈,一种真实的解脱。些许苍凉。这首诗有透视的力量。(棉花)
往往巨大的痛苦源于小小的委屈,一切终将消散,大处着眼,落于细微处,写诗如做人,真是聪明的赵老师。(万般维生素)
他被锦衣卫带走了。(七爷)
不错,时间主宰一切。(温承宇)
被黎明驱散的黑夜是那么的忧伤。有生命力的表达,妙笔生花的借喻,好的就要赞一下。改教主为“双枪老太婆”。(OBTAIN)
夜晚与白天两不相望。这个夜晚孤寂,天亮了孤寂会不见;这个夜晚苦痛,天亮了苦痛会不见;这个夜晚失意,天亮了失意会不见……这个夜晚终将过去。(Grace俞)
即使表现个体孤独、寂寞的小情绪,如赵丽华的《这个夜晚……》,也要比徐志摩、戴望舒式的“清愁”来得更直接、更有力、更开阔、更明朗。(Lonkey)
赵老师此诗意境深幽、思想宽大,起伏折转的笔式给人以峰回路转、明媚天光。(西溪)
把夜晚比喻为一个蹲伏的、有巨大委屈的男人,这种比喻很新鲜。赵丽华说不要比喻,但她应该是指不要那些烂俗的、被广泛使用的比喻……除了手法的独特,我还必须强调万事万物在赵丽华笔下的生命感,是的,万事万物在她的笔下都是有生命的,越多看她的诗歌,越能深深感到这一点。(低飞的花朵)
赵丽华曾坦言自己的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希姆博尔斯卡等一些国外著名诗人的影响。综观赵丽华的诗作,她的确有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希姆博尔斯卡式的细腻、感性、智慧。无论是《这个夜晚……》的开阔、大气,还是《华夏里3栋》的机智及人性的挖掘;无论是《一条狗渴望一整块骨头》的感性和性感,还是《我所感觉到的世界》的智性、深邃,这一特色都异常显现和突出。可以肯定地说,赵丽华的诗看似简单,内里却有着表达的深度的。这与那些跟风者靠一些小聪明、小转折、小感觉的所谓口语写作,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和高下之分的。赵丽华的绝大多数诗篇都是一种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和表达。诸如“如果我快乐∕充其量是一只蚂蚁的快乐”等充满哲学意味的诗句,俯拾即是。(东篱)
这首诗可以这样:《这个夜晚……》:这个夜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那样直至黎明∕——在黑黑的大地上蹲伏∕被巨大的委屈笼罩。(杨梅)
因为不清楚作品写成的确切时间,我没法弄清赵丽华的诗写轨迹,从文本来源的出版时间看,赵前期诗歌的性别特征最为鲜明,更本能、更天然、更少人为的痕迹。随着时间的往后,她的诗歌视野趋于开阔,入选《中国新诗选》的三首诗就属于这一类。为了拥有这种开阔,她有时写得很粗糙,很匆忙。我最喜欢她首发在《诗歌月刊》2001第3期的这首《这个夜晚》,诗中有一种巨大的关怀,这种关怀是母性的。如果能从这里出发,赵丽华值得让人期待。(飞沙)
……侠客的生涯锦衣夜行,所以他深谙夜晚:“这个夜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那样 / 在黑黑的大地上蹲伏着 / 他被巨大的委屈笼罩着 / 找不到出路...... / 直到天亮的时候 / 他突然不见了 ”。(莱耳)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品类,是整体地参与到文学史、进而参与到整个“历史”中的。而诗歌的写作无疑属于个人。需要强调的是,诗人较之于其他人,天生具有某种“先知先觉”的秉赋,因而不但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时候,甚至是超前地引领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果硬要什么时代性的话,那我可不可以说,赵丽华的写作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因为她在这个充分尊重个性的时代,前卫性地凸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我把她的诗歌精神概括为:前倾。独自。创造。这样六个字。虽然这种精神并不是她个人所独有,但就我有限的视野看来,她至少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诗人之一。如果说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形而上的写作那里把诗歌拽回大地,那么,赵丽华就是继续把诗歌带进日常生活的少数几个优秀诗人之一。她比第三代诗人做得更彻底的,是从内部取消了诗歌长久以来被人为塞进来的功利性,同时从外部缷下了诗歌的种种“不合体”的壳,从而凸显了诗的审美本位。也可说是“扶正”了诗歌,使之贴近生活和人心,并还原它们。(石城)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这首诗发表于《人民文学》2007年3期。《青年文摘》2007年6期选载。有网友说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路上一个女子的心路历程,贴切中肯,说到心坎上去。个中道理虽然未曾明了,但是希望能够达到文中女子般的蜕变和成熟。”不矫情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但为此要度过漫长的雨季。(我来了我爱过)
大爱无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象无形。爱,默默无声。(温承宇)
赵丽华的《爱情》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了。写的是一个女人成熟的爱情,或者说,是一个成熟女人的爱情。这两者都成立。她已经“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了,而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哪个没有“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呢!诗歌真是好,寥寥数笔,不成熟的爱情的多种状态就都包容了。赵丽华已经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了。她已经不是那些把“爱情”挂在嘴上的青春少女,她什么也不说,但她的爱情已经是熟透了的葡萄,没有酸涩,只有甜蜜!(花未全开月未圆)
犀利、戏谑、绝望、嬉皮……赵丽华是千面的。意象清新,少了芒刺的《爱情》如牧歌般唱响。泉水般清澈,这是赵丽华的又一面。(远山如黛)
用“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形容成熟的爱情,妙哉,足矣!(戴凌云)
用最朴实的语言,阐释了最浪漫的爱情。爱情是去掉一切矫揉造作后真情的沉淀。梨花体又一佳作。(张春岭)
绝世之笔!(徐德胜)
这是我严重喜欢的作品,从看到它的第一眼的时候开始。(方糖)
这爱情写的,真是入了化境。(钟子毅)
当爱情在嘴上的时候,心里一定是空的!不提爱情,还是提了。(蜗居)
我在一本文摘杂志看到这首诗,当时就用笔抄下来,后来还给我男友看……现在贴在博客里,让大家知道一个写出这样诗歌的诗人,她是不应该被骂的。相反,她应该得到我们的喜欢。(琴瑟和鸣)
偶然间读到赵丽华的诗《爱情》,我无法表达内心的悸动。或许是心灵中某种共通的东西,或者我们都生为女人,总之这首诗打动了我,激动之下,我忍不住将这首诗发给在线的一位的朋友,毫不掩饰对它的赞美和欣赏。朋友回复说:“呵呵,她还有更好的诗呢……”我不免有些愧疚,记得网上一度恶炒她的诗时,我也曾有过误读。我从不掩饰我对一件事、一个人的看法,我会极力赞美我欣赏的,也会远离那些我厌恶的。但是,我懂得尊重,世界是个万花筒,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个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对我不欣赏的,我不会去攻击和讥讽,我会选择沉默。在网络恶炒“梨花诗”时,我就选择了沉默。但今天我不得不承认,那是我的误读,不是误读了那些诗,而是误读了这位女诗人……“幸福是不需要书写的”,去年一位好友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这与赵丽华的诗如出一辙。正如诗中所言,当我们“不写爱情诗的时候/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楚楚)
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所以就不厌其烦的拷贝下来。(木木)
读了此诗后我很感动,我认为这是一首起码能算及格的散文诗……所以,赵丽华的这首诗某些诗句虽然有些直白,但却不影响整首诗的意味,此诗的诗歌文字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成熟的情感。(一笔)
许多人喜欢赵丽华的这首《爱情》,因为它写出了“一个女人成熟的爱情”,或者说“一个成熟女人的爱情”。这首诗这样理解无疑是正确的。但个人以为把这首《爱情》仅仅理解为写一个女人的爱情,是把这首诗读“小”了。这首诗在我看来,还写出了世间男女对自己痴迷的事、物的爱情。比如我们对诗歌的爱,对收藏品的爱,对某项运动或娱乐的爱,等等。当我们不再喋喋不休于自己之所爱,“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时,我们的爱其实已经沉淀。就像经过了小河激荡的水流,进入了潮平岸阔的大江,就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已然“脱却了酸涩”。爱情进入这一“熟透”的阶段,显出了从容与醇厚。虽然甜蜜依旧,但少了初时的腻味!(谢宜兴)
……这诗养人,又让人无奈……(子牙河西)
这也是一首能被人广泛记住的好诗。(喃喃)
豌豆吐司
我是适量的小麦粉、酵母、奶粉、黄油、鸡蛋、糖、水、豌豆馅
当它们彼此亲爱
缠绵在一起
我是恰到好处的豌豆吐司
我是《UntilTheEnd(LiveFromRehearsals.com)》
被NorahJones用心唱着
或者我就是NorahJones
我就是这个下雨的夜晚
我就是要见你的明天
我就是在这个雨夜偷偷飞起来的人
我的翅膀都湿了
仍没人发现
搜到赵丽华有一段诗歌观点:“那些人性的、客观的、本真的、有奇妙的好味道的、有汉语言的原初之美、有伸展自如的表现能力、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和翅膀的诗歌我认为就是好诗。现在很多诗歌在语感、语速、节奏上,在外在简约和内在张力上,在内容空间的拓展上,在文字的鲜活和想象力上,都较以前的现代诗歌有所发展。好的诗歌不是概念化的,它不是粗暴地批评和呵斥我们,它只是尝试着去发现,去提示我们,或者叫醒我们,如果我们在约定俗成的现实面前已经感觉乏味和迟钝的话,它帮我们找到平俗事物里所蕴涵的诗性。”看看她的《豌豆吐司》《月光如水》,就印证了她的诗观。简直曼妙飘逸极了,白衣仙女一般。把文字玩到如此炉火纯青、美幻美仑的程度……(吸入重金属)
诗歌有色香味吗?我觉得这首诗色香味俱全。(曹真)
很飘逸,很有想象力。赞!(鲜衣怒马琴剑)
生物体和生命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活就是“生”和“活”,多元素、多进程、多角度、多变幻。活色生香。你是你,你也不是你,我是我,我也不是我……(温承宇)
赵丽华有时像古代的角斗士,为了捍卫她认定的诗歌观念热血喷涌的冲杀。人们有时只记得了她冲杀的姿态而诟病之。“诗歌事件”常常消弭了诗歌和诗人本身。
不管你命名这样的诗歌什么体,其实都不妨碍诗本身的质感和质量。随意、轻盈,独自舔舐华丽的翎羽。如同诺拉琼斯的声线,很爵士很蓝调。(梁燕玲)
生活中关于美食的创意,在你的笔下如此富有情趣,看你的诗,没道理让人生晦暗。呵呵,想到一句话,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五月瑶瑶)
大家在体味诗里飘出来的色香味,我却躲到一边听NorahJones的歌。如同豌豆吐司里诸多的配料,歌手调和了乡村、爵士、摇滚,甚至于灵魂……(Grace俞)
好喜欢这首诗!生活从来都不需要太浓烈的味道和色彩,身边的一切大大小小简单得让人难过。自然随性,信手拈来,很淡很淡又很浓很浓,酥酥的化到骨子里去了。(徐鹏飞)
普普通通的面包也被赵丽华写成这样。曼妙而神奇……这女人骨子里得有多浪漫啊!从此我爱上了豌豆吐司。(阿冲)
豌豆吐司的拟人化叙事,却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形中成为梦幻天使。“我就是这个下雨的夜晚,我就是要见你的明天,”注意空间的变化:“我就是在这个雨夜偷偷飞起来的人,我的翅膀都湿了,仍没人发现。”在这里,不动声色之中,人神身份互换了。这是赵丽华诗歌的奇妙之处。看似平淡却极其艺术。(朱俐安)
生活给你一寸,你给诗歌一尺,这样的诗口感真好。诗歌也有口感吗?总之我突然很想吃豌豆吐司,用NorahJones的歌声伴餐……(李端平)
我不是现当代诗歌爱好者,“梨花教主”的诗倒是读过一些,因为我写时评必须关注新闻热点。我的感觉有两点:一是惠特曼若地下有知,极可能嫉妒赵丽华——他那些违反诗歌传统的口语化散文化的诗,在他活着时被漠视,读者仅以百计,「草叶集」在他弃世后被奉为经典,这于他的生活又有何益?二是惠特曼若读了赵丽华,是会矜持于自己创作的严谨,还是自愧不如赵丽华题材的广阔、作品的高产、亦庄亦谐情感的丰富?(鄢烈山)
这架机器
开始的时候
是我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
是我把机器安错了
直到用了这麽多年
直到我确定了我要淘汰它
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让错误获得了合法性。这错误无法纠正,除非你毁掉机器本身。(橡子)
这个机器可以是一架机器,也可以是一段感情或婚姻。(徐达)
意境悠远,说物及人。(serena_nl)
有现实的一面,也有隐喻的一面,比如婚姻,TZ改革、FL政策等。(温承宇)
明明是那么朴实无华的语言,读来似乎稀松平常,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得学习和深究。(飘飘)
人的一生是犯错误的一生,重要的是你总能在错误之后得到顿悟,一切都还来得及。(西溪)
是我们忽视了生活的秘密。(王彦明)
这架机器,有内涵,有诛讥……(那壹笑的风情)
好诗!(韦恩)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被赵丽华老师用诗歌发现。我们的手机、电脑,以及其他,当我们淘汰它们的时候,它们很多功能我们可能一次没有用过。我们甚至一开始就设置错了。而我们一直用了那么多年。或许针对爱情或家庭。开始就是错了,直到最后的淘汰。……《魔法城市》中有一条可怕的律例,任何人只要开口要求使用机器,就会得到想要的机器,但必须一直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其实挺可怕,不如赵丽华老师这样能斩钉截铁地淘汰它。(吸入重金属)
赵老师这类短诗都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信手拈来、意境悠长……(齐远)
曾经学习过数学家华罗赓的优选法,优选法开始只适用于数学领域,后来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甚至于怎样提高国民生产值也把它排上了用场。拜读赵丽华的《这架机器》,读着读着,不禁感到《这架机器》仿佛是赵丽华的“淘汰法”,只是它不象数学有“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论证”而已。……《这架机器》一诗,仍能秉承诗人的一贯风格:平实、亲和、风趣、睿智、哲理。诗人喃喃独语,物我两忘,没有丝毫强加于人的感觉,把要说的话说了,还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诗人只说“阅读说明书”,只说“机器”。信手掂来的意象,使诗盎然生奇,且奇中有奇。……《这架机器》虽然只有5行,但我认为是诗人作品中的,空间最广、张力最大、哲理最深的一首代表作。(李黑)
五四完成了中国诗歌由古体诗向现代诗的演变,时新月、现代、象征各派纷呈,是现代诗史上的一个巅峰,后解放区和新中国文学死于非命,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浴火重生,其后的后朦胧诗时代,赵丽华已成实力诗人,进入二千年后的梨花体是对前期传统写作的突围,应放在诗歌史和创作史的语境中来谈赵丽华!(找不着北)
《与好友赵丽华论诗》:白话平常岂可嗤?乐天无韵亦如斯。妖光怪物呈新句,瘦马孤帆载旧诗。盛世有谁仍愤世,闲时且自不趋时。从来女子非名士,只诉心头一片痴。(空林子)
以各自的方式
捕蝇草和猪笼草在用它们不同的方式
捕食着近身而来的昆虫
厚壳蛤也像牡蛎一样依附在热带的海底
等待着那些头脑单纯的浮游生物
大象被狮子分食
猎豹在追逐羚羊
在这个相生相存的世界,我们活着
在不断的兼并与冲突中
内心涌出大的静寂与和谐
赵丽华的诗常常像这一首一样,起笔于不动声色,仿佛将新闻播报科普信息拿来“回车”,然后于人不经意间突露峥嵘,灵光乍现。“内心涌出大的静寂与和谐”就是这样的豁人耳目之句,只消一句甚或一词即可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很多时候漏读这样的句子,这大概就是以为人人皆可梨花的误会吧。(远山如黛)
好诗!我指的是其中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界、智性的力量和命运感,其理性和坚硬的内在质地很难让人看出是出自女诗人手笔。
在很多生物都屈身于生物链和自然法则时,生和死在互相转换,一种生物的死就是另一种生物的生。因此,活着这个过程也就成了一场生死历练。低等的动物或许还没有命运的观念,而人则会为动荡的命运焦灼,为它的虚无和不确定性不安。事实上,我们的内心是恐惧的,皆因人内心里有关于永恒、不朽、和终极关怀上的文化想象和非分之想。
那横亘在我们精神之旅的文明的高岗,遮蔽了我们最原始本真的视线。
我们以文化姿态抽身和剥离于这个世界,忘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也因此,面对众生和自然界,我们的内心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大寂静,而变得充满焦灼和恐惧。(魏克)
弱肉强食,兼并与冲突不断,动物、植物、人类都在这同一个法则下相生相存。除了内心“涌出大的寂静与和谐”,我们还能做什么?(施施然)
弱肉强食,自古皆然,木有办法。(徐达)
赵总是在娓娓道来拉家常一样平静的叙述中轻轻说出真理……这样的真理我们更容易接受,因为她没有玩弄辞藻故作高深,也没有强加给你。我喜欢她的这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天麟)
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有些词语被官方用烂了,比如“和谐”。希望有更多赵丽华一样的诗人来拯救我们的语言。(潯祺)
非心有包容万千之人,才会写出“内心涌出大的寂静与和谐”,好诗!(西溪)
众所周知,珍稀动物和植物的不断濒临灭绝,就是“不断的兼并与冲突”惹的祸。这一个不朽的“运动主义”,被诗人赵丽华用拿来主义拿来放到诗里,使人惨不忍睹,也使人振聋发聩,从而陶冶善心,慈悲救生济世。诗的第一节,描写的是几大战役,陆海部队双管齐下,各自为战……第二节写诗人终于安静下来,她看到“我们活着 / 在不断的兼并与冲突中 / 内心涌出大的静寂与和谐”。其实,这个“我们”恐怕是诗人笔误。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诗人那样“内心涌出大的静寂与和谐”,我敢说,诗歌也就得退居一线隐居了,我们也就没有痛苦可呻吟了。 因此,诗作虽能用雄辩的反思促人警醒,但要想超越飞毛腿导弹,还得等待漫长的时机。(李黑)
刚刚我问我的朋友,我该不该告诉赵丽华姐姐,我想说我喜欢她。朋友说,不行,不能说,赵丽华会认为你在炒作,你想过读者会有什么反应吗?你只能说喜欢她的诗歌。我说,我不,我就喜欢她的全部,她太值得我追求了。朋友吓坏了,他劝告我,不要玩断臂。我大笑,人与人之间的喜欢,其实可以非常纯粹的,喜欢就是简单的思念,这只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已。当我把这样纯净的思念,全部掏出来,放到她面前的时候,我才如释重负。有些人只适合一夜情,有些人适合一辈子走下去,而赵姐姐这种女孩,适合当一辈子的朋友。(张丽华)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